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人工智能国家队登场 BAT+科大讯飞如何引领AI产业

2017年11月27日 16:31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周慧

导读

AI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与资本、劳动力拥有同等重要地位,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过去也有AI,但算法和数据都没有能让AI成为生产力要素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到了国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时候了。

“不加上AI,就不好意思出去融资。”在北京的一个大数据论坛上,某投资人笑称。AI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热度显而易见。

从中央到地方AI产业政策叠加发布,寒武纪、科大讯飞等AI企业在北京密集高调召开发布会,展示AI实力。

其中引发资本最大关注的产业政策,莫过于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分别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腾讯建设医疗影像、科大讯飞建设智能语音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四家平台被称为“人工智能国家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BAT以及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解读AI战略以及国家队将要做什么。阿里和腾讯此前均公开表示搭建AI平台,吸引中小企业参与AI领域的创新。

今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构筑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明确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并提出“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这一目标。

为什么是这四家?

BAT+科大讯飞领衔的四大人工智能平台名单发布后,业界似乎并不意外。

同时国家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重大部署提供咨询,其专家成员除了地平线公司的负责人余凯,其他四位企业人士均为四大平台相关负责人。

百度一位AI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大手笔重金挖人,在人才储备等方面确实是国内做得最靠前的;而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是首屈一指,这家公司在AI领域积淀已久。

而AI的医疗领域应用为什么是腾讯?据腾讯方面人士介绍,腾讯投资了很多医疗领域的公司,包括微医(挂号网)、好大夫在线、丁香园等诸多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司。

雕龙数据的负责人罗斌不感到意外,最近他刚从美国参加克利夫兰诊所高峰论坛回国。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在美国看了一些AI医疗类公司,也参观了腾讯的展台,看到AI病理、影像方面的展示,发现腾讯在这方面的研发已经很专业了。

早在2017年初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提到,所有“互联网 ”领域,最难啃的就是医疗和教育,每个角度的玩法都不一样,链条很多、很复杂。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做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包括医疗设备怎么跟物联网结合,我个人很有兴趣。”马化腾说,他鼓励医疗信息化相关产业有更多的投入。

8月3日,腾讯正式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包含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

腾讯官方发布消息称,此次入选,是腾讯产业政策部牵头,互联网 合作部、腾讯云、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管理部的共同努力结果。

一家平台公司人士透露,能成为四大平台之一,主要是因为公司有AI的落地应用,已经踩出了一条路,有成功的实践,公司并没有刻意的申报,相关部委领导比较敏锐将其纳入。

“国家队”如何带动AI

对于四大平台,业界解读不一。其中一家平台中层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进入国家队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行业水平的认可。

四大平台之一的科大讯飞,11月22日市值突破千亿达1038亿元,一年股价翻一倍有多。11月23日,腾讯和雄安签战略合作协议,腾讯还宣布与河北省卫计委、药物管理局、河北医科大学达成全面的互联网医疗合作,合作的焦点是腾讯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城市大脑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需要淡化阿里的身份,让相关有想法的AI应用类企业一起来参与,享受大企业开辟的道路。

腾讯AI Lab主任张潼11月份在成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回应了平台、垄断和生态的关系。

“小公司肯定是有很多机会,AI创业为什么那么热,因为AI会覆盖各个行业。”张潼说。他还表示,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巨头,现在可能是最领先的,从垄断的角度来讲,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各个行业有非常细分的问题,而大公司是不可能去逐一解决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事实上,各大平台均在搭建各自的AI生态圈。10月24日,科大讯飞启动10.24亿的生态扶持基金,同时推出AI生态计划、教引计划和公益计划,发起生态攻势。10月19日,百度发布“燎原计划”扶植AI开发者,拟在2018年为百度招揽5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遴选60多家创业公司进入AI加速器。

按照科技部的说法,要强化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按照科技部的布局,各家企业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

国家战略如何助推AI

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按照科技部长万钢的说法,要强化重点任务部署,打造我国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前瞻布局。要大规模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带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在硅谷工作多年的某公司首席科学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美国这种由企业和国家合作搭建开放平台的产业政策很少见,一方面美国的高校研发实力很强,另外其国家实验室也在国家重点布局的科技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政府选择跟企业合作搭建AI领域的国家队,企业也有绝对优势,大数据对于AI很重要,这四家平台都积累了数据,这是高校和国家实验室所无法企及的;另外,AI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与资本、劳动力拥有同等重要地位,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过去也有AI,但算法和数据都没有能让AI成为生产力要素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到了国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时候了。

事实上,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将AI布局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的AI产业发展已经站上“快车道”。

7月份的《经济学人》杂志撰文称,多重因素促使中国成为全球AI中心,其中包括多个行业希望利用AI完成数字化转型,拥有人才和数据优势,创业公司和BAT的大举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期北京中关村、上海等地均出台了AI产业系列政策。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发布的AI产业政策中,提出的2020年产业规划总产值,已经超过国家层面提到的“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这一目标。

张潼还表示,前沿研究在美国的企业比较多,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还相对比较新。AI技术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和产业结合是相对比较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成产业,在产业里利用行业大数据。

科大讯飞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谭昶近日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在资本投入、应用落地方面并不差,真正差的是在原创性上,美国、英国的企业在原创性上做得更好一些。而中国是新技术转化周期非常快,可以很快落到实处。

至于具体的数据对比,他列举了腾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报告显示,从企业历史统计来看,美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早于中国5年。美国最早从1991年萌芽;1998进入发展期;2005后开始高速成长期;2013后发展趋稳。中国AI企业诞生于1996年,2003年产业进入发展期,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进入平稳期。

从创业投资领域角度来看,美国面向全产业投资,投资领域遍及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而中国接受融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美国AI产业布局全面领先,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中国。

在研究领域,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已进入第一梯队。相较而言,中国的人工智能需要在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规模上的持续投入,加大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算法和算力领域。

万钢在11月15日的发布会上提到,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当前乃至未来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汇聚高端人才、金融资本、财政资金、政策法规等各类资源,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深度应用,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会窗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