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第十六届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重磅启幕,汇桔网邀您共襄盛举!

2019年7月19日 09:35  CCTIME飞象网  

  聚焦智能制造工业4.0,抢抓产业发展先机!8月7日至9日,由先进成型技术学会(SAMT)主办,汇桔网、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集美大学承办的2019第十六届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将在厦门启幕,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产业大咖、龙头企业家,探索行业新发展。

  01

  聚焦智能制造工业4.0

  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脉搏

  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参会人数已超3900人次,参会人员均来自成型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端人才,是全球华人“先进成型圈”最顶尖的国际性会议。

  2019第十六届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以“智能制造工业4.0”为主题,围绕新材料/改性材料/材料制备、工业4.0(智能制造技术)、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模具制造新技术、CAE/CAD模流分析技术、新材料及成型新技术、先进成型机械制造技术、节能新工艺塑料成型/金属成型/3D打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共克核心关键技术难题。除此之外,大会还特别增设产业发展趋势论坛,探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

  02

  汇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

  汇桔网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此次大会更是邀请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及两岸三地国际知名专家学者,龙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嘉宾前来参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台湾中原大学讲座教授陈夏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医工程学系海伦·C·库尔茨名誉教授李利,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高平,清华大学教授郭宝华,中汽创汽车零部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联盟副主席田亚梅,先进成型技术学会创会理事、“模塑华佗”徐昌煜等,共同探索智能制造工业4.0新路径。

  届时,汇桔网将带来主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布局和变现”的课题分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布局现状、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知识产权运营的技术变现等话题,为到场嘉宾带来精彩纷呈的知识产权与科创盛宴,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03

  重磅嘉宾参与

  打造技术思想盛宴

  1、申长雨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塑料成型及模具优化设计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申长雨教授长期从事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主持建立了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完成了“神七”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的研制,所研制的头盔面窗具备了高低温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能、恶劣环境下的防辐射能力和高光谱透过率等特殊功能,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高度肯定,所带领的团队,2008年作为全国20个获奖集体之一,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在此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舱内航天头盔面窗,目前正承担着登月计划等国家战略产品的研制任务。2011年起,致力于高聚物成型跨尺度预测和模具优化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新方法的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973项目“高聚物成型模拟及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2、瞿金平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塑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教学,提出聚合物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加工成型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塑料加工成型新技术及装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还荣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取得中国发明专利30多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国外出版专著1部);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

  3、王琪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长江学者

  王琪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学985工程“高分子与特种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2004-2014)等。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橡胶,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

  4、李德群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成型专家

  李德群院士长期从事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和模具CAD/CAE/CAM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6年年至1987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从事塑料注射模CAE研究。

  李德群教授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从事塑料注射模CAD/CAE/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系统地开展了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和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塑料注射过程模拟软件2002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五项重大科技进展发布项目之一,商品化材料成形模拟软件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李德群教授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8部,编写教材10本。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发出三维注塑成形过程模拟的商品化软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系统软件曾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被评为2002年中国机械工业五大成就之一。

  5、陈夏宗教授

  中原大学副校长、产学营运中心执行长、机械系特聘教授、模具与成型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先进成型技术学会创会理事长及台湾高分子学会理事

  曾任中原大学机械系系主任与工学院院长、科技部高分子学门召集人等职务。陈教授1984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材料工程博士,1985年投入塑料注塑模具及CAE软件发展,曾先后任职于美国ACE公司及法国CISIGRAPH公司,对于CAE软件之开发有丰富的经验。1989年回台任教于中原大学,致力于各类革新性注塑成型的发展,对于产业技术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2001年为台湾教育部顾问室遴选为负责模具/成型领域资源整合的召集人,陈教授在注塑成型领域重大研究项目均有突破性的发展,产学绩效卓著。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产业深耕奖、国家发明创作奖、中原大学终身杰出研究教授奖及教育部博士论文产学合作优良指导奖与东元奖等多项殊荣,同时也于2009年获得世界塑料工程师学会(SPE)会士等多项荣誉。

  6、李利教授

  李利教授现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医工程学系海伦·C·库尔茨名誉教授

  1979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于美国通用轮胎橡胶公司担任研究员;1982年起任职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迄今一直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加工、纳米技术、生医材料与生物微机电等研究。由于研究成果相当丰硕,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的项目并担任『聚合物生物医学设备纳米工程的纳米科学与工程中心』、『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和设备研究中心』与『微型设备分子工程中心』等三个研究中心带头人。目前,已发表论文超过350篇,并获美国专利30项应用于高分子工程,奈米技术与微奈米流体等领域。李教授同时也是美国生医工程研究院院士与世界塑料工程协会(SPE)会士、在2008年獲得了美國化學研究評議會的MalcolmE.PruittAward及世界塑料工程协会的工程科技奖章,2010年更获得了世界塑料工程协会的国际奖项的荣誉,受到国际上的推崇与肯定。

  7、高福荣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讲座教授,塑料过程控制专家。同时他也是浙江大学控制系求是教授。在香港科大,高教授同时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高分子成型过程及系统中心主任,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主任

  高教授分别于1985年从中国石油大学自动化系及1993年从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在1995年加入香港科大前,高教授任职于澳大利亚Moldflow(国际)有限公司为高级研究工程师。高教授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加工及批次过程监测与控制的研究,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70多篇,多次获得国际期刊及会议最佳论文奖。高教授同时是美国塑胶工程师协会(SPE)会士,及该协会过程监测与控制分会主席。高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荣获了中国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8、

  高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教授

  专注于聚合物熔体结构的微观流变学研究,包括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含有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的共混聚合物和含有纳米粘土填料的共混聚合物,探索了剪切诱导微结构变化的机制、加工性能以及矩阵的析晶行为。同时高平教授对高性能材料的发展也有很高的研究兴趣,尤其是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薄膜材料。由她和余同希教授的研究小组研发的高强度纳米碳管复合材料,即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体中加入纳米碳管,提高了基体的耐蠕变性能和延展性,引起了装甲制造商相当大的兴趣。此外,应用于全关节置换技术的耐磨损和耐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新加工路线也已制定。负责主持了多项与公司合作的应用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关于液晶聚合物流变学的论文被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toPolymers》第二版引用;与DSM公司合作研制出的新一代高强聚乙烯纤维填补了此方向的国际专利空白。

  9、郭宝华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高分子实验室主任

  同时兼任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人工器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是《中国塑料》、《塑料》、《橡塑机械与装备》、《合成树脂及塑料》等期刊的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企业重大合作项目以及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973”项目。研究领域为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能源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10、田亚梅总裁

  工程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资深的经验丰富的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整合专家、中汽创汽车零部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副主席、中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联合会副主席

  曾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创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塑料发展中心、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中国汽车零部件联合销售集团并担任秘书长、理事长职务。田总在汽车行业有40多年的工作经验,经历十多年汽车零部件为主机厂配套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开发为北京吉普、北京130、北京内燃机、北京切诺基、美国克莱斯勒、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二汽雪铁龙、美、德、日、韩车系等全国汽车零部件关键产品配套服务,先后获得各车型主机厂的设计、制造、最佳服务供应商多种奖项。

  田总经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30余年中参与引进世界五百强十余家。成功创建企业达到百至千亿级的产值。组织全国关键企业洽谈合资合作100余项,为汽车零部件配套国产化进程积极推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及相关工业、塑料、模具、设备、及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组织全国生产企业、经销商贸易洽谈交易,全球采购,技术引进、合资合作项目。对全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集聚做出巨大贡献,建立不同形式各地区产业基地几十个,为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

  田总在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沉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掌握资源信息,熟悉汽车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全国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资源;积累了丰富的政府资源和汽车人才资源,整合智能制造供应链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中国汽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全面发展。

  11、徐昌煜先生

  徐昌煜先生是先进成型技术学会的创会理事和注射成型业界的知名顾问

  徐先生于1970年获得台湾的中原大学机械工程学士,于1982年获得美国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机械工程硕士。1988年到2000年徐先生在美国C-MOLD公司先后担任技术顾问、董事和亚太区总裁。在加入C-MOLD公司之前,从1982年到1988年,徐先生先后担任美国AEC公司的CAE软件工程师、咨询服务经理和研究发展总监。1982年迄今,徐先生及其团队在美国7年和在亚太25年完成的各种模具分析案已经超过3,500件。1993年至1999年,徐先生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担任蒋氏工业慈善基金赞助的中国注塑工业高级经理人员培训班的CAE课程讲师,经理/厂长级学员超过800名。1989年迄今徐先生在亚太各处讲授塑料产品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塑成型技术、薄壁注塑成型技术、新型注塑成型技术的应用、注塑成型问题诊断、塑料成型CAE、模具厂与注塑厂的合理化等课程。学员已经超过三万五千名,被誉为两岸三地“模具界的华陀”。2014年获得先进成型技术学会产业服务终身成就奖。

  聚焦智能制造工业4.0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8月7日至9日

  汇桔网约定你

  会议时间:2019年8月7日-9日(7日报到)

  举办地点:厦门杏林湾大酒店9号楼三层312会议室(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路301号)

  签到地点:厦门杏林湾大酒店9号楼一楼

  汇桔网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233号知商谷A9栋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