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归队”苏宁,它们究竟看中苏宁什么?

2019年7月4日 19:09  CCTIME飞象网  

  一份普华永道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64%的企业亟待数字化转型。然而,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显示,目前只有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通过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生态的方式深耕B端。互联网零售商苏宁也不甘落后,在7月2日苏宁内部召开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张近东提出零售行业将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

  今年年初,苏宁刚刚完成了对于37家万达百货门店的全盘收购,不到半年时间再度大手笔拿下家乐福中国。传统线下企业皆选择苏宁,看重的正是其在智慧零售、科技零售的道路上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并具备赋能合作伙伴的能力。

  技术竞赛已经开启

  以数字技术推动零售变革已成为一场全社会的浪潮,但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场认知、价值、战略的重构。

  积极投身于零售业的互联网巨头动作频频,争当传统零售商的“改造器”。腾讯在零售业的目标是成为企业的数字化助手。在2019 年5月下旬的腾讯全球生态大会上,腾讯强调要以“超级连接”为增长引擎,打造数字化用户驱动的全触点零售。基于这些触点,企业积累属于自己的数据化资产,通过这些资产给业务带来增量或优化供应链。

  2015 年,阿里启动中台战略,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中台可以更有效地集合整个组织的运营数据能力及产品技术能力,为前台业务进行强力有效的支持。阿里云、钉钉、菜鸟、支付宝等线上服务,为其发展的新零售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和技术价值。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线上线下均衡发展的零售企业,苏宁则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凭借其完整的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将线上与线下资源通过平台、技术、供应链等渠道和手段进行全面打通。张近东表示,建立产业资源的数字化连接,正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和本质。

  苏宁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不仅建立了采购、供应链、营销、门店运营、物流、售后等核心商业能力,更实现了IT、管理、商品、供应链等的平台化。据介绍,苏宁目前拥有4000多个自主研发的系统,提供超过100000个服务,打造了“两大两小多专”的数字化业态族群。

  依托业态族群,苏宁还衍生出了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如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智慧管理等。这些技术与经验能够为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等传统零售商的转型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阿里、苏宁、腾讯等企业凭借着各自的优势真正破解那些互联网时代无法破解的痛点和难题,推动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繁荣,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平台创新来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能量。

  内部资源向社会资源转变

  随着零售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场景环境下,零售业是一个大生态。这意味着零售市场龙头的发展情况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要开放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苏宁半年度会议上,张近东讲到,“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都可以变成社会资源,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所用即所得、所得即所有。随着智慧零售能力的逐步成熟,苏宁要顺势进入全面开放、深度赋能的新阶段,要追求智慧零售价值的最大化。”

  苏宁要跳出零售商流量、商品经营的范畴,从各维度放大零售商价值。通过对行业资源、产业各环节的整合,构建一个协同的零售生态。这也是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投身苏宁的根本原因。

  比如,苏宁的全场景零售模式、立体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家乐福的不足,苏宁还可以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将家乐福门店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超市消费场景,更好地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苏宁将加速推动家乐福互联网转型进程。

  同样,在今年1月11日的阿里One大会上,阿里提出商业操作系统战略。“如何实现新零售,绝对不只是零售层面的问题,而是多维度、领域、全流程的问题。”张勇在大会上表示,局部创新看到局部效果,新零售的化学反应需要全领域、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

  阿里巴巴将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能力,分为品牌、商品、销售、营销等11个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能够贯穿到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数字化商业系统。

  在零售的下半场战役中,战争不仅仅发生在某一个领域或环节,而是涉及到品牌、营销、渠道、内容、数据、AI、云计算与支付等领域的多种核心能力竞争。目前,阿里、腾讯和苏宁已经走在前面。可以说,谁更有能力发展前沿科技,有能力去连接更多的合作伙伴、赋能更广泛的平台,谁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赢得更多的竞争筹码。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