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首页 | 国内 | 国际 | 运营 | 制造 | 互联网 | IT | 光通信 | 业务
之窗首页 企业动态 市场营销 文化建设 行业监管 八小时外 飞象论坛
记者简介
 管文菁
热爱生活
点击排行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区三州网络扶贫纵深行之云南篇(三)

2020年11月30日 14:31 CCTIME飞象网 作 者:管文菁

泥石流冲断了光缆,通信员工肩扛手抬设备抢修网络。

孩子们纯净灿烂的笑容,创业青年敢打敢拼的自信,独龙江百姓脱贫致富的喜悦……信息畅通带来的幸福生活背后,总有一群坚持不懈、负重前行的通信人。

翻雪山、穿林海、跃深涧、过溜索……从2004年开通第一个卫星通信基站打破千年“通信静默”,到现在触网5G拥抱广阔的信息世界,在云南怒江,通信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信息生活的向往,一代又一代。

一身土、两脚泥、善作为、敢担当……从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到满面风霜的通信老兵,通信战线上的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一年又一年。

在脱贫攻坚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伟业中,以马春海、张军勇等为代表的通信人,心怀家国、攻坚克难,用最美的芳华书写了精彩的网络扶贫篇章。

马春海: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再辛苦都值了!

谈及自己在独龙江乡拨通云南第一个5G电话的感受时,云南怒江贡山县老县长、“人民楷模”高德荣由衷地感慨:“那真是千年之梦一朝实现!我们独龙江离北京很远,通信畅通是我们的期盼,让我们的民族走向世界是千年的梦想。现在5G通了,一部手机看天下、一部手机跨千年,以前是有了手机办事通,现在是一部手机万事通!”

一部手机万事通,对于独龙江乡的百姓来说,这在几年前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可比乡里到贡山县城的距离要远得多。”一位独龙族小伙子比喻说。

从贡山县城进独龙江乡,只有唯一的一条公路,就是被称作“绝壁天梯”的独龙江公路。公路沿线地质复杂、环境恶劣,1400多道弯盘旋在云端谷底,巨大的落差、险峻的山势令人望而生畏。80多公里的山路,路况好时驾车走一趟大约需要4个小时,赶上雨季发生滑坡可能得几天。由于山高谷深、常年下雨,这里滑坡、落石、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断,当地人戏说:“在这条路上出的不是车祸,而是空难!”但从2004年以来,马春海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遍,有时开越野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就只能在泥泞中徒步前行。

马春海,中国移动怒江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一个土生土长的独龙族汉子,1998年进入贡山县邮电局工作,从此与通信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扎根基层22年。

2004年,中国移动开始建设“村村通电话”工程。高黎贡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独龙江公路崎岖难行、断断续续,马春海独自一人徒步3天,翻越高黎贡山进入独龙江乡勘站。随后的3年时间里,马春海做起了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搬运工,和同事一起将通信基站建设材料运进大山深处,一步一步完成了独龙江乡“村村通电话”工程,实现了全乡所有行政村的2G网络覆盖,也终于改变了独龙江乡“放炮传信”的历史。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4G、5G网络的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马春海却一直坚守在家乡。他说:“有时也会觉得累,但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再辛苦都值了!”

建站难,维护更难。特别是在独龙江乡这个地质复杂、一年超过300天都在下雨的地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导致光缆中断、基站断电,7×24小时神经高度紧绷是马春海的常态。

2020年5月25日,贡山县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独龙江公路出现120多处塌方,交通阻断,传输线路被冲毁,基站大面积退服。马春海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背着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就从县城上路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晚上就找个废弃的工棚对付一宿,两天后才到达独龙江乡,“信息孤岛”终于连通了山外的世界。紧接着,他又重新布放光缆,雨一直下,工具不好使就用手刨,硬是在两天时间内疏通了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通信生命线。

在不见天日的森林,在云雾缭绕的峰顶,在寒风刺骨的山脊,在蚊虫肆虐的峡谷……正是一个又一个“马春海”,踏着上一辈的足迹,坚守初心、艰苦奋斗,用肩膀扛出来一座座移动基站,用脊背支撑起一个个通信机房,持续为当地百姓的信息畅通保驾护航。

2015年11月15日,云南省首个乡镇级“中国移动互联网﹢项目办公室”在独龙江乡揭牌,马春海成为办公室负责人。从跋山涉水的基站建设者到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他走过了千山万水,也见证了时代变迁。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电商”“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宽带”这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正深刻改变着独龙江乡的山山水水。通过“彩云优品”电商平台,以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草果、重楼、当归等特色优质经济作物走出了大山,造福了乡民;依托宽带网络,独龙族的娃娃“接通”了山外的精彩世界,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智慧旅游应用,越来越多的游客驱车进入这片世外桃源探秘,发朋友圈、视频直播随时随地……外界越来越了解独龙江,独龙江也更加自信地走向全世界。

张军勇:作为怒江的儿子,我理应付出更多!

  这天,从六库镇出发,穿过横跨江面的跃进大桥,骑车一路驶向东北,经过20余公里的山村公路,张军勇父子来到了双米地村。村小组组长和村民蹲在村口翘首以盼,地里的菊花长势不好,他们等着张军勇来给菊花“看病”。张军勇匆忙停下摩托车,带着儿子赶赴菊花地。“后面这棵已经发了新芽,不用担心。”张军勇边看边嘱咐村民,“要精心管理土地,地里没有杂草,才能保证菊花有个好收成”。

今年39岁的傈僳族汉子张军勇是中国移动怒江泸水分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2012年前往尼普罗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从此就成了“扶贫专业户”,先后在泸水市六库镇双米地村、兰坪县啦井镇九龙村驻村扶贫,一干就是8年。与其他扶贫干部不同,张军勇有一个“小跟班”。儿子小舒先天性左脑发育不良,属二级智力残疾,需要特殊护理和常年治疗。年迈的父母、远在外地工作的妻子无力照顾,张军勇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他见缝插针地抽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繁重的扶贫工作也一点儿没耽误。无论扶贫扶到哪儿,张军勇都视所驻村庄为第二故乡,待村民如亲人。俯下身、沉下心,脚踏实地,张军勇做到了真扶贫。挖水井、种杭白菊、种羊肚菌、种雪桃,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而张军勇却把苦留在自己心里。

儿子的病情在去年年底加重了,医生建议到北京寻医;老父亲的身体也日渐衰弱,盼着儿子早日回家照顾。但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张军勇实在走不开。提起亲人的期盼,张军勇红了眼眶。当记者问他如何坚持下来时,张军勇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怒江又是党中央最为牵挂的地方之一,作为怒江的儿子,我理应付出更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有一代代通信人的光荣传承,信息通信技术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数字新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