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山西公司自2016年以来,坚持以集团公司提质增效行动为引领,以“精进行动计划”为载体,每年选取对公司效益效率影响最大的短板指标进行精准突破,截至目前共对43项具体项目开展持续提升工作,各项目累计节约成本6.82亿元,有效改善了公司效益及效率。从2016年起,山西联通的经营业绩持续上升,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
多维度全流程推动效率效益提升
山西联通通过靶向定位,实施重点攻坚,建立可控的动态化资源配置体系。立足六不:“无效用户不留、无效资源不投、无效渠道不要、无效产品不卖、无效业务不做、成本垫支不准”。在投资建设、网络运营、资产经营、资产盘活、产品策略、营销资源等各个方面,通过统一数据提取口径,统一数据来源,深度挖掘数据,改善薄弱环节,理顺关键流程,解决关键问题。
2017年6月全省联通客户接入终端成本占收比在北方十省(区、市)中排名落后,针对客户接入成本偏高的问题,山西联通调研发现:终端基础管理落后、流程不规范、部门职责不清晰;终端资源极大浪费,2017年4月,已拆机未回收终端共239万台,占终端总采购量的27.8%,长账龄库存无人关注,采购没有统筹调配,在库故障终端未及时妥善处理;地市间终端回收再利用的差异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山西联通制定库存管理、回收管理、维修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还理顺固网终端流程,理清部门职责,建立固网终端全生命周期闭环体系,实施固网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改造,优化系统管控。另外,制定多项激励政策对回收终端给予奖励,优化系统记录,签订终端维修框架协议,保障再利用终端质量合格,综合提高终端再利用率。
客户接入终端摊销成本逐年下降,相较2016年,2019年降幅达到47%;新入网ONT终端的再利用率从2016年年末的11.28%,提升至2019年的49%;IPTV机顶盒的再利用率从2016年年末的3.24%,提升至2019年的39%。回收总量达到258万台,再利用总量达134万台。新增单位用户宽带终端成本由2017年的133.4元/户降为2019年的88.7元/户。
强弱项补短板实现管理水平提升
山西联通坚持问题导向,在基础管理、基层管理、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强化过程管控,通过解决重点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实现管理水平提升。
2016年年末,铁塔租赁费占收比在北方十省(区、市)中排名第八。山西联通深入剖析,发现业务系统内数据存在诸多漏洞:铁塔订单与联通订单费用差距明显;折扣与实际不相符、起租时间不一致、共享信息滞后;异常塔明细异常,追溯费用波动不可控;市公司间铁塔费用差异较大。
针对这些痛点,山西联通以“铁塔稽核系统”为依托,实施如下措施:首先,以塔租费、维护费、场租费、电力引入费等为基本维度,对异常站点进行及时分析核查,以“互联网﹢工单”的形式,对责任人进行工单督办,及时整改;其次,与铁塔公司开展双方系统比对,提高资源准确度和计费准确度,实现铁塔成本精细化管控;最后,积极推行“核塔型、减天线、核挂高、退机房、控能耗、抠外电、控场租、提共享”八项基本措施,结合划小改革增量收益分享,鼓励一线员工主动核查。
2019年单塔租赁费较2016年下降317元,降幅达16.4%,目前单塔租赁费在北方十省(区、市)中排名第二。
做服务强支撑助力公司价值提升
山西联通积极夯实后台部门支撑能力,通过后台支撑与前台业务的紧密耦合,形成业务模式、管理方式、系统建设的同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有效助力公司价值的提升。
2017年,山西联通工单审批存在诸多细节问题:各单位的审签时效流转不均衡、会签部门多、部门审核节点多、审批流程与规章制度不对应、流程间相互交叉重合、审批滞留时间长。
山西联通在确保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以工单审批和合同审批为突破口,优化流程,落实服务承诺,抓问题环节,抓问题单位。取消合同管理员中转环节,承办部门实行“承办人—部门领导”一点审批流程;会签部门实现“会签主管—会签部门领导”快速通道。通过系统支撑与监督考核等方式,提升公司审批时效。合同审批时效由2017年年初的61小时改善至2019年的22.8小时,压缩62%,由北方十省(区、市)排名第九提升为第四;采购周期由2016年的81天,降至2019年年末的28.5天,压缩64.8%。山西联通在公司内部形成了重时效、提效率、促收益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高效传导运行机制。
2020年,山西联通紧扣“协同、赋能、新突破”三个关键词,继续以目标、问题、效果为导向,紧抓实效性指标,以“双效”提升、“三基”能力提升为抓手,驰而不息,勤行精进,为开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