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三星Galaxy Note系列停产,意味着什么?

2021年11月30日 01:0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麒麟

飞象网讯(麒麟/文)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三星将在年底停产三星Galaxy Note系列。其实对于三星Galaxy Note系列停更的消息近年来一直不断,其主要原因在于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定位在目前看来比较尴尬,但这也意味着三星在业内率先完成了“手机形态转型”。

生于创新,创新于止

2011年,5.3 英寸的三星Galaxy Note系列诞生,面对如此大尺寸的机身,苹果乔布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没有人会买那部手机的,因为一只手握不过来。”

但在销量面前,任何预测都是苍白的。据统计,三星Galaxy Note系列当年的全球销量突破 1000万台,是全球销量最好的安卓手机之一。同时,也为智能手机市场指明了道路。

能够迅速被市场认可,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成功主要在于那支之后被成为S Pen的手写笔,同时,支持这支手写笔的,是三星在手机屏幕研发方面的积累。当然,作为采用全新技术的初代产品,三星Galaxy Note在触控笔的形状上还比较原始,其压感等级也只有256级。

2012年,三星Galaxy Note II将屏幕尺寸加大到5.5英寸屏,处理器由双核Exynos升级为四核,为了照顾握持手感,屏幕比例从16:10 变为16:9,电池容量从2500mAh升级到3100mAh。销量也增加到了3000万台。

相比初代,二代的S Pen造型明显更加现代化,其压感灵敏度更是翻了两番,达到了和PC入门级绘图板相当的1024级。这意味着在Galaxy Note Ⅱ5.5英寸的大屏上,用户可以享受到比过去精确了四倍的笔触线条变化。

2013年的三星Galaxy Note3将系列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屏幕面积达到了5.7英寸,分辨率升级至1080P,处理器升级到八核。

与此同时,Galaxy Note 3配备的S Pen在造型、握持感上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之前的S Pen多为圆筒状,但是因为手机的厚度所限,S Pen往往过于纤细而导致握感不佳。从Note 3开始,S Pen的截面开始向矩形靠拢,这样便可以将“笔”做得更厚,更符合真笔的手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Galaxy Note3的S Pen上,首次引入了“浮窗指令(Air-Command)”特性:在笔尖不需要实际接触屏幕的前提下,只要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通过快捷按钮,呼出截屏、剪贴板、备忘录等便捷功能。这一类似快捷键的设计,成为此后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标配。

此后,三星Galaxy Note系列除了不断更新硬件配置和影像系统以外,最重要的升级就在于屏幕和S Pen上,而在今年年初,S Pen还都是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专属,直到S21 ultra系列的发布,虽然在S Pen并不是三星S21 ultra系列的标配,需要单独购买,但是熟悉的三星的用户在当时就已经感觉到三星Galaxy Note系列或许将不再更新,因为Note系列和S系列的差别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了。

以创新,突破创新

如果说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诞生,是在解决用户对于大屏手机的需求,那么三星Z系列则以创新的能力,突破了Note系列所遇到的瓶颈。

 

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头部玩家,三星不仅开创了折叠屏手机的先河,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折叠屏手机的形态及耐用性进行探索。

经过迭代的三星Galaxy Z系列折叠屏手机,目前的内屏已经达到7.55 英寸,不仅在尺寸方面突破了三星Galaxy Note系列所能达到的,更在使用寿命和耐用程度等方面做到了与传统直板机型相差无几。

 

可以说,三星Galaxy Z系列折叠屏真正让用户实现了“商务办公”的体验,而这正是三星Galaxy Note系列所立下的Flag。

所以,三星Galaxy Note系列推出历史舞台,对于三星整体战略而言是转型的成功——让三星Galaxy S系列兼顾Note系列已有的所有特点,让三星Galaxy Z系列折叠屏完成Note系列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于其他手机制造企业而言,关于手机系列的转型可谓“长路漫漫”,毕竟在目前市售产品中,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达到三星折叠屏手机的水平。

编 辑:王鹏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