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飞象原创 >> 正文

王志勤:我国“双千兆”发展全球领先 仍面临高端芯片制造等挑战

2021年3月30日 08:1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易欢

飞象网讯(易欢)在日前举办的“千兆光网助力数字经济新增长主题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表了题为“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发展 助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她表示,以5G网络和光纤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是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构成了我国家数字经济和社会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和“数字底座”。

从技术发展演进的脉络来看,当前已经进入5G和千兆光网的“双千兆”网络时代。“不论是从光通信还是无线通信的角度而言,在接入速率上都已达到千兆的接入、超大的带宽,同时在超低时延与可靠性方面也具有类似的一些特性。”

据王志勤介绍,目前我国5G网络很千兆光网发展迅速。当下我国所有城市均以建成“光网城市”,光纤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93%,光纤带宽用户渗透率达到93.9%,处于全球先进水平。不仅如此,截止2020年底,我国已有29个省的70家省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千兆带宽商业套餐,千兆用户达到643万户,比此前年末净增553万户。

“我国在双千兆的网络发展过程中已经走在全球前列。然而,千兆光网和5G创新业务应用是全球性难题,尤其是对于已走在无人区的中国而言,已无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是全新的探索和挑战。”王志勤指出。

在技术支撑能力方面,技术标准仍在不断演进和完善,10G PON、OXC技术成熟,5G、SA网络大规模商用还在加快,千兆光网行业应用的技术方案仍在探索,5G端到端切片等技术方案仍需完善。

在产业支撑能力方面,技术产业优势明显,但新形势下高端芯片制造面临制约,5G模组目前价格较高,在千元以上;受告诉光模块制约,10G PON网络设别和终端复杂度均比GPON高。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双千兆”应用核心价值仍在挖掘和探索,目前业务应用需求驱动还嫌不足;在行业买单意愿不强,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商尚未赵到好的盈利模式。

在政策环境完善方面,跨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缺乏,创新模式下(例如虚拟专网),个主主体对网元的所有权、使用权、数据的管理权等尚未明晰,监管政策有待确定。

谈及推进“双千兆”网络发展的总体目标,王志勤表示,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的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5G和千兆网络用户加快发展,高带宽应用进一步融入生产生活,典型行业千兆应用模式形成示范等。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冯丹教授:技术创新加速数据中心向Diskless架构演进
精彩专题
直播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专题报道丨喜迎二十大 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专题报道丨2022世界5G大会
直播丨北京电信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3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