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应用 >> 正文

科技公司争相“驶入”智能汽车赛道

2021年4月15日 07: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 者:张兴旺 崔小粟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日前表示,汽车产业需要华为的ICT能力,帮助他们造出面向未来的汽车。此外,大疆也宣布进军汽车业。业内人士指出,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科技公司纷纷从幕后走向汽车产业台前。

赋能车企

作为全球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华为多次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

4月12日,在2021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大家觉得华为应该造车,华为有品牌和技术能力。但华为不造车是经过多年讨论、慎重决策的。”

徐直军介绍,华为2012年开始研究汽车相关技术,并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当时还没有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概念,只有电动汽车的概念,华为最早是想研究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技术。

“华为的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ICT能力对于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越来越有价值。”徐直军表示,“2018年,华为高层明确,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个决策一直没有变。”

2019年10月,徐直军表示,华为主要从五个方面帮助车企造好车,包括智能网联,致力于把车与云、车与车、车与物、车与周边联起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智能电动。此外,提供一系列帮助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

“汽车行业走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点,发展方向是电动化和智能化。”3月31日,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华为的定位是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华为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将ICT产业延伸至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和智能车云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做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与产业伙伴携手构建美好的智能出行世界。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30多个基于开放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化部件将陆续上市。

深度合作

“今年的目标是活下来,但争取活得好一点。”4月12日,徐直军在2021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要想活得好一点,智能汽车业务成为华为的一个突破口。

徐直军表示:“智能汽车是华为重点投资的产业。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希望通过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推动汽车行业的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推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走向融合。今年我们对智能汽车部件的研发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我们将选择一些伙伴进行深度合作,用华为inside的方式与车企打造一些子品牌汽车,赋能车企。”

徐直军介绍,华为选择了三个伙伴共同打造三个子品牌,包括与北汽合作推出一系列车型,未来还将与广汽、长安汽车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在4月份的上海汽车展上,‘华为inside’合作模式的汽车会在市区给大家提供自动驾驶体验。”徐直军说。

空间广阔

智能汽车赛道很热闹,除了华为,近日大疆也宣布进军汽车产业。

4月12日,大疆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大疆2016年就开始了车载业务。“大疆车载”将于4月19日在上海车展上亮相。大疆方面表示,“业务聚焦智能驾驶系统与软硬件方案,帮助车企快速造出能买得起的智能汽车。”

此前,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表示,在视觉信息处理领域与大疆合作研发基于各种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搭载上车。

大疆的定位与华为类似,专注为整车企业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大疆与华为均有激光雷达产品,且已被整车厂认证。软件方面,大疆基于其无人机业务,视觉识别能力储备深厚。

佐思汽研发布的《2020-2021年ADAS与自动驾驶Tier1供应商研究报告》指出,以华为为代表的新兴Tier1,其合作模式直接渗透进OEM,深度参与产品研发。

进入2021年,科技公司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在汽车领域密集发声。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

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也是万亿美元级公司诞生的行业。

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元。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