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全屋智能成新一轮竞争点,产业成熟仍需跨过几道坎

2021年9月3日 13:09  CCTIME飞象网  作 者:易欢

飞象网讯(易欢)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5G、AI、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需求升级带来了智慧生活的新需求,人们开始使用智能家居设备为生活“减负”。尤其是在80、90甚至00后逐渐成为影响中国消费市场主力人群的当下,其对智能和数字化体验的追求更加强烈,优质的智能家居产品和功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4369亿元。此外,亿欧智库数据也显示,智能家居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8%,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互联网、家电、硬件厂商等纷纷入局或加码。

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红海态势,不少玩家也在积极拓展全屋智能等新赛道希望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家电企业除了自身的全系布局之外,也联手诸如土巴兔等家装平台推出家电产品套餐,丰富整个家装中的家居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加全方位一体化的智慧生活体验。

在这场巨头云集的智能家居竞赛中,全屋智能大战一触即发,谁会成为这场争夺赛中的佼佼者还未可知,但可以清楚的是在当下这个赛道愈发拥挤的产业里,企业基于行业趋势和自身优势来寻找差异化发展,不管是全屋智能,营销方面的直播带货,亦或是联手其他企业打造生态等,都会助推企业的创新发展。

全屋智能成新一轮竞争点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空调已开启舒适模式、音响播放着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冰箱的屏幕上,蔬菜水果的保质期一目了然……随着智能家居的研发和普及,这样的场景正在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加智能的生活新体验。

相关报告显示,“智能家居”位居互联网装修热搜词前三名。而随着智能家居成为室内装修的一大主流趋势,智能家居产业也迎来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化的下半场竞争。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全屋智能是智能家居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家居产业接下来布局的重点方向。

以在智能家居布局的互联网企业百度为例,小度科技把自身定位为“Windows+Apple”模式,其中的Windows 是指把小度智能助手发展为IoT时代的Windows,通过其赋能硬件、场景,拓展广泛的AIoT生态。此外,小度全屋智能也延续了AI基因,定位成最懂用户,有灵魂的全屋智能。

再比如,华为也在积极布局全屋智能,其以鸿蒙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HiLink 智能家居开发者平台,与包括美的、博西、大金、长虹等近千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利用第三方的力量来共建生态体系,使全屋智能场景构建开启“加速模式”。

不仅如此,海尔智家作为最早探索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品牌,在全屋智能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通过场景满足用户的智能家居体验,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场景解决方案,覆盖衣、食、住、娱等全场景方案,以及厨房、卧室、浴室等各空间的局部焕新及整装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全屋智能设施,不少知名家电品牌也积极开拓生态,与土巴兔等家装平台签署合作授权协议,联手推出家电产品套餐,在众多产品上给予土巴兔充足的货源和促销政策,赋能整个家装过程中全屋智能的普及和落地。

产业成熟还需跨过几道坎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尤其是全屋智能而言,尽管在行业发展初期,各大公司都在积极搭建生态链以便带来产业链的正向增长。但在目前行业仍有一些弊端不可忽视,例如整个市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技术不成熟等,从而出现技术规格、产品形态各异的“乱象”。

具体而言,由于各个企业之间存在技术架构各不相同的问题,行业中缺乏一套通用的技术标准势必会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路上的一大阻力。对此,业内人士也曾指出,由于智能家居及其应用方面的多样化,目前智能家居产业的标准制定碎片化比较严重,较难达成统一的标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不少主流厂商都在努力合作,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居标准的建立。

此外,从技术本身而言,物联网以及AI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但这并不影响智能家居正在成为行业大趋势。技术一直在发展,国家以及行业也在积极推动AI、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进程,相信在标准和技术取得更大突破之后,智能家居一定会为用户的智慧生活带来更大的颠覆。

而从企业角度来讲,除了不断丰富产品以及生态之外,行业技术标准的突破也会为家居企业的市场增长带来更好的助力,加速企业自身的价值实现以及产业的成熟落地。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