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富士康造车,盯上代工

2022年10月19日 06:41  21世纪商业评论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两款自主研发的电动车:MODEL B、MODEL V。

至此,富士康汽车家族有了五名成员。

“体验鸿海自家打造的电动车,已经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生日活动之一。”72岁的创始人郭台铭,再次亮相会场。

今天活动上,鸿海同时展示将于明年交付消费者的MODELC量产款,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态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零组件,秀出公司在电动车赛道的代工实力。

“我们过去造PC、造手机,未来我们要造EV(电动车),并坚守CDMS的初衷,不会改变。”鸿海现任董事长刘扬伟表示。

“富士康造车是提前打版,证明自己的制造实力,为新能源汽车代工订单做好准备。”一名汽车行业人士解释称。

老谋深算的代工巨头,胜算几何?

1

步步为营

这两年,富士康在汽车产业链上频繁落子。

自16年前收购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富士康逐步渗透进汽车产业链。据《21CBR》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至今,富士康至少与数十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合作。

比如投资3600万美元,与硕禾达成股权合作,共同开发电动车电池材料;与 Gogoro合作,做智慧电池交换系统;与Indika Energy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及生产电动汽车。

得益于这些布局,富士康汽车零部件自研水平和自给率较高,做好了代工准备。

去年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放言,“公司要在2027年之前实现为全球10%的电动汽车供应配件”“自有车用关键IC量产”。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

据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了解,富士康内部对直接下场造整车这件事,没有一致性意见。

他判断,富士康造车,最终还是会回到代工模式,直接造整车风险高,研发制造需要花钱,造出来了也不一定有用户买单。

MODEL B

富士康自己曾表态“不生产整车”,联合裕隆汽车推出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面向量产能力有限、有外包需求的车企提供代工服务。

对于代工业务,官方引入CDMS (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的说法。

这次刘扬伟的表态,加上引入“CDMS”概念,富士康的意图更为清晰。

从搭建供应链系统、制造零部件,到频繁投资聚集行业资源,富士康有机会拿下更多代工订单。

“富士康拥有扎实的产业链基础、庞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在未来的智能汽车产业链里面,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原广汽蔚来首席执行官、智由新能源汽车公司创始人廖兵向《21CBR》分析道。

2

代工路线

富士康汽车,亟需一位大客户。

入局造车的苹果是否会选择“老搭档”,变数很大。苹果曾接触现代、日产、丰田等整车制造厂,也有可能独立制造。

国内新造车企业,是否会向富士康抛出橄榄枝?

“蔚小理”三家在发展初期曾找过代工厂,比如蔚来找江淮汽车代工,小鹏找海马汽车代工,理想找力帆汽车代工。

来源:汽车之家

近两年,三家新势力车企均已自建工厂。

一名汽车供应链人士向《21CBR》指出,“品牌车企不会把整车制造交由其它公司代工,没有工厂的新入局玩家,可能采取这种方式,贴牌生产。”

“差劲的产能愿意合作,但造不出好车;能造出好车的厂商,不愿意接外包订单。”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提到尴尬的“代工悖论”。

这或许是富士康汽车的机会所在。

今年,在中低端市场,富士康拿到了几张代工订单。

2022年5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收购了一个厂房,10月,其与美国电动车公司INDIEV签署合作,协助代工制造原型车。

今年,富士康进攻东南亚市场,与泰国石油集团合资成立电动车公司Horizon Plus,为当地企业提供代工服务。

汽车零部件甚至整车代工制造路径,对于富士康来说,是一条“明路”。

“整车厂纷纷建设自有工厂,以前的代工方式现在受到了一些压制。我们无法确定的是,未来这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到底是多品牌化,还是高度集中品牌化。“廖兵表示。

他认为,在汽车行业高度智能化到来之前,多品牌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些拥有先进制造经验的生产代工角色,可以承接更多品牌方订单进行私人订制化的加工,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廖兵解释。

3

挑战不少

造车是风口,热钱涌入,富士康借机转型。

“造车的利润再低也比造手机的高,新能源汽车未来60%—70%都是电子化的,这也符合富士康的发展需求。”汽车分析师郑谊告诉《21CBR》记者。

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消费电子产业链人士向《21CBR》透露,据他测算,富士康代工制造手机模组的利润水平应该不超过10%,“一是苹果很强势,二是手机行业的盈利是靠量取胜。”

据2022年上半年财报,鸿海实现总营收2.91兆新台币,同比增长8%,税后净利627.4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8%。业绩增长,是靠云端网路产品和电脑终端产品带来的。

显而易见的是,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市场增量已触及天花板。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手机总销量1.34亿部,同比下降了16.9%。PC平板方面,全球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跌,同比下降 11%。

消费电子产业需求萎靡,汽车制造或代工,有可能成为富士康的新增长点。

在起步阶段,挑战很多。

洛克资本合伙人李音临向《21CBR》分析,“在整车制造方面,富士康的品牌力不行;走代工路线,因上游原材料价格昂贵,毛利率低。”

现阶段,上游矿产商和电池商拿走大部分利润,代工这门生意也没那么挣钱。为新能源车企代工的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亏损7.12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78亿元。

就富士康而言,更多的担忧指向其是否能成功转型。

“对一个大型加工企业来说,它的组织架构只有适应变化,突破自己,才有市场说服力。”廖兵评价道。

富士康为自己谋了条新路,能不能走通,还有待观察。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冯丹教授:技术创新加速数据中心向Diskless架构演进
精彩专题
直播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专题报道丨喜迎二十大 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专题报道丨2022世界5G大会
直播丨北京电信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3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