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媒体:别让“全网最低价”变成“打不死的小强”

2022年11月11日 08:23  北京青年报  

丰收

今年“双11”进入白热化。在“双11”直播间里,带货主播们巧舌如簧,不断强调着“全网最低价”“破价直播”“跌破地板价”等词汇,突出渲染商品价格优惠。不少网友质疑:“主播低价变贵价,应该给消费者一个解释。”有法律专家指出,使用极限词汇明显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涉嫌虚假夸大宣传。(11月10日《法治日报》)

“双11”之所以火爆至今,主要原因之一是促销价格比平时低。消费者为了降低消费成本而抢购,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大打“价格牌”。不少商品在“双11”期间的确有优惠,有的优惠幅度不小,但部分商家动辄宣称“全网最低价”,已涉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商家宣称“全网最低价”引诱消费者尽快下单,利用“双11”契机提升销售业绩的动机可以理解,但如果涉嫌违法行为,就应当引起警惕。

2020年“双11”期间,某“带货牛人”因宣传“全网最低”不实,被中消协公开点名。最近,某头部主播的低价承诺也露了馅。有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称,各种优惠后到手价为1240元的某款产品,几天后只需888元就能买到,差价达300余元。商家解释为“系统故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统一作退款处理,并给以适当补偿。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所谓“低价”“保价”有的并不靠谱,至于“全网最低价”之类的极端表述更不可信。

如果这些头部主播承诺的“全网最低价”都不可靠,其他主播的“极端承诺”或许就更值得怀疑。严格说来,很多“全网最低价”承诺从一开始就是不可信的,因为几乎谁也不能保证能拿到“全网最低价”。

主要原因是,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电商产业,不仅电商平台数量众多,而且平台上的网店多如牛毛,即便是同一款商品,可能有很多代理商、批发商、销售商通过网络销售。这些商家为了和同类商品竞争,或者为了消化库存及时回款,都会制定利己的价格。除非品牌方全国直营统一定价,否则商家一般很难做到“全网最低价”。

抛开“全网最低价”虚实不说,单就这种极限词汇宣传而言,已经触犯法律规定了。《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最佳”等用语。《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总局也曾点名直播带货存在使用“极限词”等问题。可是时至今日,极限词汇依旧出现在直播间,像“打不死的小强”迅速传播。

一些带货主播认为这种宣传促销效果好,为了多卖货就在直播间任性发挥。他们以为消费者拿不到虚假宣传的证据,而且直播间很多很分散,觉得监管者在“双11”顾不过来。另外,还有一些人用“地板价”“宇宙最低”“跌破底价”替换原来的极限词,试图偷换概念。即便如此,仍然掩饰不了其虚假宣传的本质。

针对“全网最低价”“跌破地板价”等使用极限词宣传的现象,消费者要善于取证,该维权时维权;各大电商平台也要对直播间加大巡查力度,严肃处理违规宣传的主播和商家。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对最容易出现使用极限词汇宣传的直播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查处。只有各方积极配合,对虚假宣传形成合围,才能为“双11”营造出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

漫画/陈彬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冯丹教授:技术创新加速数据中心向Diskless架构演进
精彩专题
直播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专题报道丨喜迎二十大 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专题报道丨2022世界5G大会
直播丨北京电信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3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