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电竞人才缺口200万 商业化变现与盈利仍是行业难题

2022年7月28日 07:55  第一财经  

作者: 吕倩

[ 《2021中国职业电竞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57亿元,未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

[ 庞大电竞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国内电竞人才仍存在明显缺口,培育体系也需完善。 ]

近年来,IG、EDG、RNG等战队在各项头部赛事的夺冠事宜频登热搜,引发网络热议。叠加电竞赛事入选亚运会正式项目,电竞正以“体育赛事”的全新面目走入大众视野。

日前,在2022全球电竞运动领袖峰会暨腾讯电竞年度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亚洲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表明电竞如今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以2021年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观看总时长超过1.7亿小时,同时观看人数峰值超过7300万人次,大幅提升60%。足以证明如今电竞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开始比肩,甚至超过多项传统热门赛事。

但需注意的是,电竞作为一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体育赛事,仍面临着人才短缺、商业化变现困难等挑战。

  从更广产业维度挖掘人才

从发展历程来看,1998年至2008年是国内电竞产业的探索期,《星际争霸》与《反恐精英》两款具有竞技属性的游戏产品面世并进入中国市场,电竞选手李晓峰SKY在2005年与2006年夺得WCG魔兽项目世界冠军,中国电竞俱乐部也开始萌芽;2009年至2013年,电竞赛事初具规模,厂商也开始主导赛事,如《星际争霸 2》 《英雄联盟》《Dota 2》等爆款电竞产品登陆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成立,游戏厂商开始举办第一方赛事;2014年至2017年,职业联赛发展,移动电竞崛起,LPL开幕,直播平台开始进入电竞市场,虎牙、斗鱼等平台将电竞赛事传递至更广泛群众视野;2018年至今,电竞体育化、职业化和商业化加速发展。

《2022全球电竞与游戏直播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竞赛事营收规模将达到13.84亿美元,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

庞大电竞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但目前国内电竞人才仍存在明显缺口,培育体系也需完善。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电竞总经理侯淼表示,按照电竞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三四年时间内的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甚至更多。此处的电竞人才是指整个电竞行业,包括电竞选手、电竞直播、电竞赛事运营、电竞俱乐部运营管理、电竞馆运营管理、电竞主播、赛事直播导播、电竞媒体编辑、视频内容制作、电竞的衍生品开发设计等整个行业人才。

侯淼称,专业电竞选手只是人才队伍中的一小部分,目前腾讯电竞已与部分教育机构进行教材合作,授权腾讯教育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基地的试点。一方面可以给予亚运会电竞赛事直接的支持,同时形成系统的经验积累,将电竞教育产业化。侯淼笑称,未来或许腾讯电竞将成立电竞垂直领域的“新东方”或“蓝翔”。

腾讯互娱光子工作室群市场总监、PEL联盟主席廖侃也认为,伴随入亚的契机,电竞有可能发展成为更宽泛的行业——包括体育、文创、旅游等,进而创造出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内容的产业。单一的专业电竞选手层面,确实人才会面临黄金职业生命周期等问题,但放到更大的产业维度来看,可能在人才吸引与人才长期产业链上会更有效果。

易观资深分析师廖旭华对记者表示,“短缺”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在很多语境下,电竞包括了游戏行业,人才短缺本质也是高端游戏开发和策划人才的短缺,这与其他行业并无区别。而电竞选手目前来看竞争非常充分,主要在青训方面存在一定挑战。而放在整个行业来看,廖旭华称,国内电竞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相对领先,无论是赛事运营还是商业化方面均相对成熟,但受到游戏监管的影响,电竞可以发展的空间正在趋于有限。

艾瑞研究报告显示,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通过特定赛事成绩选拔、报名选拔等方式组建电竞代表队。以亚运会为起点,国内的电竞选拔体系也将逐渐探索,最终建立起和传统体育一样“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员选拔机制。

 探索与其他产业联动的商业化可能

商业化变现与盈利是电竞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侯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电竞赛事商业模式与传统体育的变现路径相似,包括赞助、版权售卖、门票销售、周边衍生品等,这些腾讯电竞都有在做,但一方面电竞产业本身还较为稚嫩,与传统体育相比发展年份还太短。其次,体育行业中,主要是篮球与足球类目的版权销售情况还算可以,但其他体育细分类目的商业化程度也并不是很高,需要依赖地方政府与企业持续投入维持。腾讯电竞也在借鉴英超与NBA等商业化较为成功案例的商业逻辑,但传统IP与衍生产业之间的合作,才是未来电竞商业化发展之道。

廖侃对记者表示,电竞产业一直在摸索商业化部分。以《和平精英》为例,廖凯认为这种基于虚幻引擎的沙盒玩法,可以探索出更多产业方向,在连接产业的过程中,将单纯的观赛流量转化为商业化能力,“目前,平台的高开放性与定制性,我们已经慢慢关注到。”廖侃称。

“其实很多客户在与我们聊的时候,已经不再谈所谓的‘品牌曝光’,他们要的是‘品效合一’,因此我们如何将客户希望的效果做到最大化,实现可转化的商业能力。确实我们在向这个方向推,但这并非是唯一的解法。未来电竞作为体育赛事,将会有其他更多玩法。”廖侃表示。

以今年7月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市的Faze Clan为例,其拥有知名电竞战队FaZe,但上市首日即暴跌,暴露了电竞产业链中的战队环节在二级市场并不受宠,更多是电竞赛事服务提供商、直播制作公司、电商数据分析商等环节被认可。即便如此,FC营收架构中也仅有约20%来自电子竞技,电商与周边产品才是核心业务,包括电商业务、销售团队、软件开发等。

国内电竞市场的火热带动了电竞酒店业态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带动传统酒店的转型升级,也吸引了电竞产业链的多家企业亲自下场,如网鱼网咖、雷神、京东等依托电竞资源打造自身的电竞酒店品牌,腾讯也推出“数字IP酒店共创合作”,与香格里拉、凯越等传统酒店共同打造电竞主题酒店。

侯淼对记者表示,线下产业是一个比较长周期投入的选择,远比互联网节奏要慢得多,目前腾讯电竞已经与几家合作伙伴进行试水,预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加完善的,以及电竞为核心的产业诞生,内部包括电竞馆与相关业态。产业长周期投入叠加电竞产业长期的高额成本将产生一定的财务压力,对此侯淼表示不会“巨额投入”,因为首先电竞产业来自电竞游戏,游戏业务本身是盈利的。其次商业赞助与商业版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回收部分资金。在侯淼看来,对一个产业的扶持,短期内不会考虑直接从电竞项目上进行盈利,且通过电竞与各地政府的深入合作也会带来无形价值。

《2021中国职业电竞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57亿元,未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易观资深分析师廖旭华对记者表示,爆发前提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产业开放,能够吸引更多不同身份的投资者参与产业;第二,是形成广泛影响力,能够像体育项目一样依靠顶级赛事吸引平时不关注职业赛事的受众的注意力,但由于游戏在国内的社会影响与政策监管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中短期无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产业运营不断发展,同时拓展更大的收入来源。

编 辑:魏德龄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IPv6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精彩专题
专题报道丨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专题报道丨山至高处人为峰,中国5G信号覆盖珠穆朗玛
专题报道丨助力武汉"战疫",共铸坚强后盾
2019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2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