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乐视怒怼中电熊猫 一声难兄难弟的叹息

2022年8月11日 08:11  北京商报  

来源:北京商报

“合作已中止,会索赔。”这是乐视相关负责人在发文控诉中电熊猫后,对北京商报记者的回复。

8月10日,乐融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融致新”)和天津智融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智融”)联合发布了《乐视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乐视在《公开信》称:中电熊猫生产的液晶屏质量不合格,致使乐视方面屡屡接到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严重损害了乐视电视的形象。有关专家认为,在此次纠纷背后,彩电出货量下滑与面板行业的“内卷”乃是底层原因。

  乐视的《公开信》

自贾跃亭跑路、孙宏斌接手乐视后,乐视电视几经波折,如今却因为中电熊猫而再次“翻车”。

《公开信》表示,2019年,乐视旗下的乐融致新和天津智融两家公司与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达成合作,然而自2020年7月起,乐视方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称屏幕出现横线、竖线、漏液等问题。经查,中电熊猫方面生产的相关液晶面板不良率竟接近20%,远远超出行业内2%的不良率标准。

乐视称,液晶屏不达标的责任在中电熊猫一方,后者理应进行积极的售后服务,然而中电熊猫态度消极,售后费用由乐视垫付,至今换屏数量高达11590台,换机数量2160台,预计后续还要更换6300台,“这两年《甄嬛传》给乐视带来的收入都被南京‘熊猫’当竹子吃了”。

《公开信》还透露,中电熊猫南京分公司临近关闭,却依然对售后问题推三阻四,拒不支付乐视前期的垫款,拒不商谈解决方案,发邮件也置之不理。

此外,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承担了双方合作的97%的订单,但临近关闭却未主动通知乐视方面。“关厂停产停服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提前几个月正式告知已合作三年的合作伙伴吗?不应该对已经造成的严重质量事故提供一个应急预案吗?这难道是一家负责任企业应有的态度和做法吗?”乐视质疑道。

关于《公开信》中所说的内容,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时间拨打中电熊猫官网联系电话,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凋落的两大品牌

乐视电视曾经拉开了互联网电视的篇章,一度辉煌至极。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乐视电视销量分别达到了150万台、300万台和600万台,销售数据直逼一线阵营。目前关于乐视电视的每年的销量,虽然没有透露,但据2020年的采访数据,预估在40万-50万台销量之间。

有业内观点表示,自贾跃亭“乐视生态”梦碎,远走美国躲债,乐视已经到了生死边缘,若非孙宏斌斥巨资驰援乐视,乐视大厦将会更早崩溃。乐视视频和乐视电视虽然活了下来,但低调了很多。

乐融致新CEO张巍在此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视电视希望还能维持既有的销量,但是跟以前烧钱的模式有区别,用烧大额的钱去换一个用户,本身在财务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不是以追求销量做第一,还是要维持原有存量电视的运营,同时,也希望每年都有一定量的乐视电视的正常销售。”

资料显示,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熊猫)、南京新型工业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持股共同投资打造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专业生产企业。其中,中电熊猫控股51%。

根据中电熊猫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战略,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将成为“熊猫”品牌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国内和国际销售的全新平台。

1978年,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曾风靡市场,打开了中国电视普及的大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彩电市场开始崛起,但由于技术落后,国产电视品牌始终被东芝、松下等洋品牌压制。从1985年开始,熊猫电视开始引入日本技术,大量生产18英寸熊猫彩电。虽然价格不菲,但也为电视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96年3月26日,长虹宣布所有品种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拉开了国产电视价格战的序幕。8%-18%的降幅,让其他国产电视品牌猝不及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视品牌快速迎来洗牌期,没做好准备的熊猫电视开始退居“幕后”。

由于“熊猫”品牌日渐衰落,《公开信》也间接披露出,代工如今已是中电熊猫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残酷的彩电竞争

尽管双方孰是孰非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双方的境遇折射出彩电上下游的残酷竞争。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对此表示,当前彩电出货量下滑,彩电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瓶颈,一方面,移动端视频的发展转移了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而大屏电视、激光电视的发展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仍难挽回整体颓势;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在家电换新方面尤其如此。彩电厂商利润下滑,寻找更便宜的代工方以求节约成本也在情理之中。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据奥维云网2022国内彩电市场半年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全渠道彩电零售规模为1672万台,同比下跌6.2%;零售额规模531亿元,同比下跌10.5%,市场出现了销额双跌的局面。

从中电熊猫一方来看,随着京东方、TCL华星等巨头开始抢占市场,其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随着市占率、营收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殃及其产品质量。

实际上,早在2020年,京东方就与中国电子及旗下子公司共同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将以55.9亿元收购南京中电熊猫G8.5代线约80%的股权,此前TCL科技还以7.39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G8.5代线60%的股权及3.41亿美元收购三星模组厂100%股权。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面板和电视的代工行业未来的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京东方等头部企业为了适配自身的发展速度,收购业内其他厂商势在必行,而那些弱势厂商本身已落后于同行,再售卖了自身业务,其在经营上的“滑坡”也在所难免。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编 辑:魏德龄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IPv6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精彩专题
专题报道丨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专题报道丨山至高处人为峰,中国5G信号覆盖珠穆朗玛
专题报道丨助力武汉"战疫",共铸坚强后盾
2019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2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