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经济日报: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

2022年8月19日 07:22  经济日报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引发关注。早在2016年,《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个人信息泄露案件风险提示的通知》就曾对相关问题进行规范,但个人金融账户信息泄露的情况近年来仍频频发生:某脱口秀演员控诉其个人流水遭某银行泄露;某银行客户经理因非法出售客户信息被判刑……这些现象,不时引发人们对于金融机构内控存在漏洞、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与讨论。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日益广泛,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将从今年8月持续到11月,是国家从监管层面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到侵害、营造健康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要从根本上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不受侵害,功夫要下在平时。

银行保险机构应不断升级内部信息安全系统,防止黑客技术截获。同时,银行应完善客户个人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收集、保存、使用和对外提供个人信息等方面,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在各个环节的安全。银行还应进一步加强职员的保密教育,增强员工的法律素养,知悉随意泄露消费者信息的各项法律责任。

消费者也应提升法律意识,在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不使个人权益受到损害。我国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对客户信息保密是银行保险机构的法定义务。近年来新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也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内容。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场景并非银行保险业独有,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在其他一些涉及个人信息较多的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此次银保监会下发《通知》也给电商平台、旅游等行业提了醒。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业和部门,都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来加强监管,寻求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确保信息在保证合理合规的前提下使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冯丹教授:技术创新加速数据中心向Diskless架构演进
精彩专题
直播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专题报道丨喜迎二十大 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专题报道丨2022世界5G大会
直播丨北京电信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3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