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国内自动驾驶上路“有法可依” 首次明确事故责任认定

2022年8月2日 07:47  第一财经  作 者:钱童心

[ 元戎启行预计与车企合作量产后,可以使自动驾驶方案的成本进一步降至3000美元左右。 ]

8月1日,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并首次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认责。

深圳引入的这项法规还规定,即日起,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驾驶位没有司机驾驶的情况下行驶,但在深圳大部分地区,目前司机仍然必须在车内出现,可以是坐在副驾驶位甚至是后排。

 首次明确事故责任认定

该法规还首次为自动驾驶事故认责提供了关键的框架,如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后面有司机,司机将在事故中承担责任;如果汽车完全无人驾驶,车主将负责;如果确认是由车辆缺陷导致事故,车主可以向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寻求赔偿。

“从主驾有安全员值守的自动驾驶汽车到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对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能力和工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元戎启行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全无人的自动驾驶事故权责的规范,让自动驾驶汽车有法可依,更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

“安全员在主驾驶和副驾驶,代表了技术能力的实质性变化。”一位国内已经获得了无人驾驶许可证的企业方面人士告诉记者,“坐在主驾,安全员有机会随时通过方向盘、油门、刹车接管、干预车辆行驶;坐副驾,则无法进行上述干预行为,等于基本上完全依靠机器自主驾驶。”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未来只有真正做到无人,才有商业应用的价值,否则你还是要付人员成本,就失去无人驾驶的意义了。”Auto X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肖健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元戎启行CEO周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无人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拥有让机器代替人力的能力,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也逐渐清晰。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推行,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业准则、交通事故权责、商业化运营将会得到规范,这对自动驾驶企业进行商业化落地有极大的利好。”

不过多家公司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法规配套的细则还有待陆续推出,包括如何制定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收费标准等。“我们希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收费运营方面的细则尽快出台,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元戎启行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法规制定的只是框架性的规范,现在还没有看到细则,因此法规的执行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另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细则的完善才是最关键的,但要推动细则的制定仍有不小的挑战。”

 自动驾驶中国加速

到目前为止,美国硅谷仍在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试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加州早在2014年就开始批准自动驾驶车辆的公共道路测试,培育了一批包括谷歌Waymo、通用Cruise、Argo AI等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并累积了数百万英里的自动驾驶行驶里程。

近年来,自动驾驶也在中国开始加速发展。在最新的五年规划中,自动驾驶被列为关键发展领域。深圳希望到2025年,智能汽车产业的收入能够达到2000亿元规模。

目前,包括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 X和元戎启行在内的多家自动驾驶技术厂商都在深圳进行自动驾驶测试。以元戎启行为例,该公司目前在深圳人流较为密集的福田区对外运营和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大约有70辆。该公司还计划和车企大规模合作量产自动驾驶汽车。

据介绍,该公司预计与车企合作量产后,可以使自动驾驶方案的成本进一步降至3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一辆车如果要配备自动驾驶方案,软件和硬件打包价格,从元戎启行的角度,成本只需要多加3000美元。”元戎启行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该公司还预计,到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将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

7月21日,百度发布了一款带有可拆卸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款车型有望用于明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售价为25万元,几乎是上一代产品价格的一半。“我们正在驶向一个未来,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将是今天乘坐出租车的一半。”百度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

“运转高效的大型无人驾驶运营中心网络,是Robotaxi规模化、标准化落地的必备基础条件。”肖健雄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政策应该加大对完全无人驾驶车辆上路的支持,现在很多城市还没有开放。”

在真正实现全无人驾驶之前,自动驾驶公司的资本投入巨大。如何收回数十亿美元的开发成本,探索出一条有经济效益的Robotaxi车队的拓展、管理和维护之路,整个行业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编 辑:路金娣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IPv6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精彩专题
专题报道丨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专题报道丨山至高处人为峰,中国5G信号覆盖珠穆朗玛
专题报道丨助力武汉"战疫",共铸坚强后盾
2019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2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