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运营|制造|监管|原创|业务|技术|报告|测试|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LTE|云计算|芯片|电源|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必读一 >> 正文

实测国内“山寨”ChatGPT:年费9999元,答案却离了大谱!

2023年2月9日 08:10  新浪财经  

文 丨 新浪财经 周文猛

关于ChatGPT的追捧与炒作,正一浪超过一浪。

在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们纷纷宣布围绕ChatGPT技术及项目开展布局时,一些中小企业、小程序开发者乃至公众号运营者们,也开始闻风而动,或借机蹭热度搞营销,或推出“山寨版ChatGPT”套利割韭菜。

  答案完全不同?

新浪财经调查发现,由于国内用户无法直接注册、登录ChatGPT,目前,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多个仿制ChatGPT功能的产品。例如,微信公众号“超级AI”、公众号“GPT答答”以及“GPT人工智能问答工具”等。此外,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上,衍生而来的代注册、代提问服务销量也迅速走高。

其中,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大部分“类ChatGPT产品”,他们或标榜自己是“免费的ChatGPT中文WX版”,或后端接入了ChatGPT开放接口,甚至于微信号直接便是“ChatGPT-Open-AI”。在LOGO设计上也高度类似OpenAI旗下真实的ChaGPT,有的甚至推出了付费体验的形式。不过在使用的接口技术方面,在技术性能上却距离真实的ChaGPT存在较大差距,回答问题的质量和体验也远远低于真实的ChatGPT。

以某号称后端接入了ChatGPT开放接口的“GPT XX”公众号问答产品为例,该产品通过公众号称为科技工作者尝鲜使用,每个用户仅提供5次免费问答服务,之后想再次提问的开通会员获取权益。其中,月度会员售价199元,季度会员399元,年度会员9999元。三类会员有效期内均享有“独享接口、超低时延、无线畅聊”的问答服务,而且有专属客服。

不过,新浪财经对比OpenAI旗下实测发现,虽然该“GPT XX”已经开启了价格不菲的收费方式,不过在回答的内容质量方面,却远远不如OpenAI旗下的ChatGPT。在回答2022年中国有多少人口这一问题时,该“GPT XX”给出的是截至2020年7月的中国人口数据。而ChatGPT提供的则是14.38亿。此外,在回答“今天几月几号”这一简单的时间问题时,该“GPT XX”给出的却是“2022年7月16日”,而ChatGPT给出的则是当前正确的时间。

如果该“GPT XX”接入的确实是ChatGPT的开放接口,为何回答这些最基础的问题都与ChatGPT完全不同呢?又或者,即使接入的是真实但却非常初阶版本的ChatGPT接口,那么技术以及产品性能均不如ChatGPT的情况下,当OpenAI旗下ChatGPT刚宣布试点的付费订阅版每月也只收取20美元的情况下,该产品的定价为何远远高出那么多呢?

“GPT XX”产品之外,某号称“ChatGPT中文版”的产品也推出了按天、按月以及按年付费的服务。其中,一天会员售价19.9元,可体验十条问答服务;按月续订单月收费199元,按年续订收费999元。该产品虽宣称支持体验功能,不过注册之后却发现根本无法体验,必须付费才能获取到问答体验。

 只是内容“搬运工”?

新浪财经了解到,在众多提供ChatGPT仿制版服务的国内厂商中,虽然不乏少数确实是通过批量注册ChatGPT账号,进而通过接口技术将用户问题转发给ChatGPT,再将真实回复转发给用户,进而充当中间站点从而实现盈利的机构。但目前大多数仿制者们,更多的是抱着套利心态入场的,无论是从产品定价还是技术实现上,均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而且在营销上更是频频打擦边球,打着“ChatGPT中文版”等旗号做着敛财套利的工作。

“这些仿制ChatGPT中,的确存在一些只是为用户提供ChatGPT体验机会的入口,但其中的隐患在于,已经有山寨版先‘正主’一步、不正当地开启了C端付费。如果这些服务因监管或者非法操作被忽然中断,那么受害的则将是付费的用户。”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

微信公众号平台之外,新浪财经发现,在天猫、淘宝、闲鱼等平台上,搜索ChatGPT代问或者注册还会发现,这些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代问或者帮注册ChatGPT服务,价格从2元到30元不等。大部分价格集中在3元到10元间。

在国内科技大厂纷纷围绕“类ChatGPT”产品开展布局的当下,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开发者先后推出“类ChatGPT”的产品与服务,意图分一点红利或者羹汤,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保持一些基本的底线和原则,不虚假营销“挂羊头卖狗肉”,不做一些名不副实的事情,仍是必不可少的。

编 辑:魏德龄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冯丹教授:技术创新加速数据中心向Diskless架构演进
精彩专题
直播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专题报道丨喜迎二十大 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
专题报道丨2022世界5G大会
直播丨北京电信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3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