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微芯生物2025上半年业绩预增 创新药管线多点开花

2025年7月17日 17:41  CCTIME飞象网  

7月17日晚,微芯生物(688321.SH)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729.00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母净利润3,006.00万元,同比增加173%,业绩实现显著提升。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预计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51%,营收增速逐季提升。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核心产品商业化持续发力与创新管线取得关键进展。公司产品西达本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适应症新进医保,西格列他钠销售策略优化且“糖肝共管”独特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因此两款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DLBCL上市并获顶线数据,开拓十亿级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核心产品西达本胺商业化加速推进。在巩固T细胞淋巴瘤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其应用边界。

在DLBCL领域,西达本胺联合R-CHOP一线治疗双表达DLBCL适应症于2024年4月获批上市。在一线DLBCL领域,该方案是目前全球最优、医保可及的双表达DLBCL治疗方案。2025年7月10日,公司公告该试验获得顶线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优于对照组,达到研究主要终点,公司正在准备该适应症常规批准的申报,为后续持续开拓市场提供了更好的助力。

根据GLOBOCAN2022数据及《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2022年中国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8.08万例,其中DLBCL占比高达35%-50%。研究机构预测,西达本胺新增DLBCL适应症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11.7亿元。

“糖肝共管”破局代谢疾病,西格列他钠放量提速

除西达本胺加速商业化外,公司另一核心产品西格列他钠在医保助力下持续快速放量。公司基于糖尿病慢病特点,深化基层覆盖,巩固医保准入优势。2024年底,西格列他钠成功以原价续约国家医保目录,其市场推广确定性增强,直至2026年底无需重新谈判。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适应症也于2024年7月获批,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学术认可度持续提升,西格列他钠被纳入权威的《内科学》(第十版)教材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糖尿病治疗已进入共病管理时代。针对重要合并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原称NASH),西格列他钠展现出独特潜力。其单药治疗MASH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鉴于中国目前尚无获批的脂肪肝治疗药物,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临床就诊的MASH患者多已合并糖尿病。基于现有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用药证据,公司将优先推动西格列他钠惠及广大的2型糖尿病合并MASH/MAFLD患者,同时持续完善其在脂肪肝全病程管理的证据链。

西格列他钠通过调节糖、脂、能量代谢平衡,具备“共症治疗”的机制基础,临床实践已验证其“降糖、调脂、利肝、安心”的全面获益和良好安全性。公司正积极发挥其“糖肝共管”的独特优势,加速商业覆盖。

创新管线多点突破,构筑长期增长引擎

在管线创新方面,西达本胺增强PD-(L)1显示突破潜力。西达本胺三药联合治疗MSS/pMMR结直肠癌患者获突破。针对占中国结直肠癌(2022年新发51.71万例)超90%的MSS/pMMR亚型(免疫治疗响应不佳),西达本胺联合贝伐珠单抗及信迪利单抗的疗法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突破性方案已被《2024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收录,西达本胺获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相关研究(CAPability-01)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NatureMedicine》。同时,根据公司披露的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合作伙伴沪亚生物正在全球(除中国)开展西达本胺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对照安慰剂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该项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在新分子方面,公司也布局了小分子PD-L1、新型表观遗传ADC药物等,持续丰富公司创新管线。

此外,西奥罗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其联合紫杉醇治疗铂难治或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截止报告披露日已完成超90%入组,事件数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达到。

凭借核心产品强劲增长与在研管线梯次推进,微芯生物正依托其原创研发实力驱动业绩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多创新治疗选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