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酷热,雨水渐频,蚊虫孳生,登革热、基孔肯雅病防控压力骤增。在桂平南木镇思竹村,村民们的眉头紧锁着忧虑。然而,一群身着“振兴红”的身影穿梭在村巷,用最“土”的办法和最实的行动,扛起了防疫的重担——他们就是贵港公司桂平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李悦志和他的伙伴们。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驻村工作队没有等待、没有畏难,迅速响应,将防疫消杀列为头等大事。村里条件比较艰苦,既没有专业的消杀队伍,也没有像样的消杀设备。面对困难,李悦志仔细回想了疫情期间在公司全员实施防控工作的方法和细节,结合在公司常态化学习到的安全知识,不等不靠,就地取材,协同其他工作队员找来村里废弃的手提塑料桶,清洗消毒后变身“消杀药桶”;没有喷雾机,就依靠最原始也最费力的方式——人工手提手洒。根据疾控中心的培训指引,队员们将药水科学配比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土办法”也能发挥实效。
消杀现场,就是一场与烈日和体力的较量。李悦志和其他队员们轮流上阵,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村庄的每个角落,合力将调配好的消毒药水手提到各个消杀目的地,你提着桶,我挥着瓢,仔细喷洒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尤其是容易积水的沟渠、草丛和卫生死角。汗水浸透他们的上衣,药水的气味混合着汗味,手掌都被的桶带勒出红痕,李悦志却说:“蚊虫不除,睡觉都不踏实。”在开展人工消杀的同时,李悦志不忘本职,充分利用移动信息化优势,通过村务微信群等向村民精准推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防蚊灭蚊和疾病预防知识,弥补了硬件条件的不足。
那抹在烈日下被汗水反复浸透、沾着消毒水渍的“振兴红”,成了这个夏天村庄里最让人安心、也最令人敬佩的风景。李悦志在刚驻村不足4个月的情况下,用迎难而上的实干和因地制宜的巧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绘就了“移动蓝+振兴红”坚韧而智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