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智能“追焦天线”助力网络全场景灵活覆盖

2024年7月2日 18:26  CCTIME飞象网  

2024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与华为围绕数字化联合创新的成果“追焦天线”惊艳亮相移动展区。追焦天线通过创新架构和形态赋能天线数字化,提升网络运维与网优效率,为实现全场景灵活部署带来新方式。

追焦天线亮相移动展区

随着5G、5G-A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站点数量持续增加,流量需求激增。同时,对于存在潮汐效应的场景,用户分布流动性明显,这要求网络能够既能动态保障高用户密度区域的高容量需求,也要避免低用户密度区域的覆盖能量浪费。然而,传统天线是“哑”设备,无法远程得知天线的工参,天线波束调节能力有限,导致网络运维与优化依赖人工上站,成本高效率低。为了实现精细化网优的重要目标,运营商需要通过天线创新来降低运维难度,以实现网络灵活覆盖与优化,使能“网随业动”,提升全场景用户体验。

针对上述需求,移动研究院与华为联合创新推出了“追焦天线”,通过站点工参远程读取,波束覆盖随用户分布灵活配置,助力提升运维与网优效率,有效节省运营成本。“追焦”天线集成了远程方位角调节(Remote Azimuth Steering)功能,使天线波束调整能力从传统一维(垂直方向)扩展到二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实现潮汐人流、高铁覆盖等场景下,天线波束随用户分布实时智能调整,提升用户级的网络覆盖精度和网络能量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体验。同时,“追焦”天线集成了高精度、快响应的工参自感知单元,可远程自动获取天线工参,实现免上站勘测,并消除人工测量的误差,大幅提升站点工参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 “追焦天线”在形态方面采用了紧凑型阵列架构和圆筒形外观设计,有效降低了天线尺寸和风载荷,提高了部署的效率和可靠性。

华为天馈业务部总裁孙友伟表示:“随着移动网络全面迈向智能化,天线需持续在形态架构,能效和数字化能力方面全面创新,构筑好智能网络的基础,帮助运营商实现移动网络的高效演进,持续获得商业成功”。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邬贺铨:大模型下沉到手机 将激活万亿元规模手机产业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