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在广西农业农村厅支持举办的2025广西智慧农业博览会上,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AI融农筑基,智算兴业惠民”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低空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充分彰显通信央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贡献的“移动力量”。
AI驱动农产新局:“谷丰登”“万象耕耘”大模型引领科学种植
在展区现场,广西移动重点推介的“谷丰登农业大模型”吸引众多嘉宾和观众的目光。该模型是中国移动联合中国中化、中储粮等行业龙头,针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痛点打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它覆盖从产前智能选种、产中精准植保到产后优储优销的关键环节,旨在破解传统农业种植缺乏科学指导、知识获取渠道有限等难题。
广西移动“AI融农筑基,智算兴业惠民”展区。 申蓓 摄
据介绍,“谷丰登”模型已服务于超过3000名农艺师,并在山西大同的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四川绵阳的附子数字管理项目以及成都的中央储备粮库等多个场景成功应用。该模型基于中国移动“九天”算力底座,深度融合主流AI技术,并利用超过8000万条农业数据进行专项优化,形成专业的种植管理能力。它具备空天地一体化的农情诊断、智能生成农事处方、全周期农事规划等核心功能,支持图片、语音、文字等多种交互方式,可通过指挥大屏、小程序、智能一体机等形态便捷服务田间地头。目前,“万象耕耘”大模型已在智慧灌溉、作物长势监测、农业灾害预警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智革新农服:高标准农田平台与智慧渔业并进
在数智化服务方面,广西移动展示的“高标准农田AI应用平台”同样引人关注。该平台深度整合卫星遥感、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为“四密(合理密植)、三肥三水(精准肥水)、两控(控病控长)、一高(高效益)”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与会嘉宾了解农业大模型发展情况 。申蓓 摄
“现在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养殖池水温、溶氧量,不用再天天守池边!”在广西海洋研究所5G智慧养殖基地,技术员小张通过手机APP调整投喂设备。屏幕上,水质数据实时跳动,指标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启动调控设备。这一变化,源于广西移动与该所合作的5G+智慧增养殖项目,也是广西落实“向海经济”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
当前,AI与农业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无人农场”从概念走向现实。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广西移动推出“智慧渔业”解决方案。该方案创新性地融合高通量卫星通信与北斗导航系统,成功解决了海上网络覆盖与高精度定位难题,实现从近海到远海的全海域5G级网络无缝体验和亚米级高精定位。基于此打造的智慧渔业平台,全面支撑海产品直播销售、鱼获交易、船舶导航、渔港管理等场景。广西移动还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靠海吃海”向“智慧管海”转型。
在渔港管理领域,广西移动打造的5G+智慧渔港管理项目,让北海电建渔港焕发新生。通过部署智能化监控、渔船进港停泊管理系统,渔港渔船进出港动态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一目了然。
AI护航基层治理:智慧乡村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数智赋能不仅体现在富“业”上,更体现在善“治”中。中国移动推出的“智慧乡村基层治理平台”,直面当前乡村治理中数据分散、协同低效、办事繁琐等痛点。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基层数据库,打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便民服务“一网通办”。同时,引入AI智能助手,方便村民进行政务咨询;融合视频监控与AI预警能力,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
在桂林和贵港,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为全州县和覃塘区分别打造融指挥调度、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六大功能模块的社会治理平台,涉及应急、林业、水利等。同时,利用“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县、乡(镇)、村可视化信息化管理,设置“百姓通”民意收集平台“随手拍”反馈事件功能。
AI溯源变“数源”:农特产全生命周期扫码可见
数智化和AI技术正在将食品安全管理从一个依赖“人海战术”和“事后补救”的传统行业,转变为一个以 “数据驱动、智能预警、全程透明、精准高效”为特征的现代治理体系。
罗汉果是广西地道的中药材,长久以来,因缺乏规模化管理与市场引导,罗汉果种植零散低效,农户收入不稳。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积极运用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建设苗情监控、微型气象站、智能虫情灯、土壤墒情等物联网传感器,打造了龙胜罗汉果大脑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平台——龙脊源耕溯源信息化平台,实现罗汉果全产业链的数据可视化和质量可追溯,为农户、企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此次博览会,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通过一系列可落地、见效快的智慧农业应用案例,充分展现其以领先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深耕农业农村领域的决心与实力。(申蓓 雷勇 王利珍 徐先丽 区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