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一晚创造2700万GMV ,MYAI密发仪凭什么俘获关注"

2024年10月18日 15:20  CCTIME飞象网  

今年是双11狂欢节诞生的第16个年头,各大电商平台一如既往抢跑,开启史上最长双11,商家们也早早开启鏖战,进入“战斗状态”!在竞争激烈的防脱生发赛道,有一匹黑马表现异常亮眼,一夜之间杀出重围,凭借一把“密发仪”创造了2700万GMV,荣登抖音电商双十一好物节美容仪器销售榜单第二位,把一众知名品牌甩在身后,这个新品牌就是MYAI,一个专研头皮健康护理的后起之秀。

双11开局即拿下亮眼业绩,MYAI密发仪凭什么能引发消费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个产品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好奇心,让我们对它做一个深入了解。

MYAI的产品设计,极具创新理念

目前市面上防脱固发生发的产品层出不穷,其中科技防脱是近几年备受许多脱发朋友青睐的新选择。在一众防脱仪器类产品中,小编发现MYAI密发仪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设计,不仅拥有一颗AI智慧大脑,还完美复刻了院线养发的全流程,把院线毛囊检测、个性化诊断及定制、光电科技、特证精华、1V1专家指导服务,全都放入到一台小小掌上家用仪器中,简直就是密发仪器中的院线级Pro版。

MYAI的AI头皮检测和数据分析,据品牌负责人介绍是基于40万线下门店头皮样本数据,邀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的张诚教授担任MYAI首席AI算法科学家,带领MYAI的AI团队耗时4-5个月攻克AI诊疗,才将院线专业的诊疗流程“复刻”到家用仪器上。为了确保头皮检测、AI判断、问题咨询都有科学依据,还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李宇飞医生担任品牌首席头皮毛囊科学家,针对AI毛囊检测维度和分析标准,以及防脱生发作用技术路径,从临床医学角度给予专业指导。

针对许多消费者购买防脱生发仪器后容易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就出现仪器闲置落灰的情况,MYAI研发团队特别开发看得见效果的“发芽日志”功能,头皮环境是否改善?脱发是否改善?产品使用是否有变化?不用去医院和院线检测,用户通过日志就可以看到使用前后对比图。而很多品牌没有配备的专家服务,MYAI也花大成本组建专家团队,给到1V1服务&效果跟进,只为帮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养护头皮,最终达成上岸目标。这种细心周到的产品设计思路,确实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显得更为全能和用心。

MYAI的产品营销,粉丝试用效果说话

比起许多品牌铺天盖地大手笔的宣传,MYAI的产品营销也颇为讲究,产品耗时两年研发并没有着急推向市场,而是招募大量具有脱发困扰的垂类达人粉丝进行产品试用,共同验证产品效果。据小编了解到,仅仅是针对合作达人千惠的粉丝团,就开启了100位体验官招募送出100台仪器,这些幸运儿提前28天打卡体验这个创新科技新品,感受MYAI密发仪的效果。据说双11期间品牌还会继续招募大量的试用官,就看大伙有没有这个运气蹲到这个泼天的福利。

至于MYAI密发仪到底有没有效果,品牌拿出了一些愿意分享的用户试用数据,体验官们的头油、敏感度、脱发程度都有不同层度的改善,有一些用户已经长出小毛毛。不管是头皮检测功能,还是两光一电按摩功能,亦或是防脱持证的小咖盒精华,都备受大家的好评和认可,其中对专家的1V1服务感到尤为安心。毕竟防脱护发是一场持久战,能看到效果,能有专业人士陪伴,才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MYAI品牌实力,背靠静博士集团

当一个新品牌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会非常关心其背景实力如何,是无依无靠的全新品牌,还是依傍大品牌诞生的新品牌,会在某种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MYAI属于哪一种呢?

据了解,MYAI品牌隶属于浙派美业静博士集团,静博士成立于2003年,产业横跨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形体管理、育发黑发、美容用品公司、AI科技公司,并拥有美容基础教育培训学校和美业商学教育平台。十余年前,静博士就开始布局数智化研发,在AI落地行业应用方面一直走在美业前端。而MYAI密发仪正是静博士基于线下门店服务洞察到消费者对头皮养护的需求升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研发的针对头皮抗衰的智能科技重磅新品,怪不得面世就引起广大脱发群体的关注和抢购。

对于广大脱发用户来说,既需要品牌用心打造产品为大家谋求更好的防脱密发手段,也需要大家坚持使用才能收获理想效果。期待爆卖的MYAI能够不负所望,成为防脱密发的扛把子。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李峻:只有当人工智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才能普惠大众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