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旭化成与De Nora就集装箱式碱性水电解系统达成合作

2024年10月21日 09:38  CCTIME飞象网  

近期,旭化成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旭化成”)与Industrie De Nora S.p.A.(以下简称“De Nora”)基于双方在碱性水电解系统方面的技术诀窍和成绩,就集装箱式碱性水电解系统签订了共同开发、评估、销售和探讨业务合作的备忘录(MOU)。

De Nora在电化学领域拥有高性能电极催化剂的技术实力和洞见,在食盐电解领域也是电极和电解槽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先进企业。此次MOU的签订旨在灵活运用双方在食盐电解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诀窍,在水电解领域建立开发、生产、销售和支持层面的紧密合作体系。

在旭化成总部举行的MOU签字仪式

左起:De Nora/Paolo Dellacà、旭化成/竹田健二

近些年,作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全球对水电解制绿氢的期待和需求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全球水电解槽累计装机容量将快速增至300GW※1左右。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水电解领域。与旭化成开发的大规模碱性水电解系统“Aqualyzer™”相比,此次两家公司开发的系统体积更小,尤其在导入成本、安装空间和交付时间等方面负担小,预计以新进场的企业为主,需求将会增加。同时,在水电解装置的导入方面,要建立客户支持体系并树立口碑,从而实现长久运营。

旭化成的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工艺※2业务拥有辐射世界各地的销售渠道,以及以长久运营为前提的数据驱动型支持体系,因此能为电解技术经验不足的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该系统采用装机容量可在1~7.5MW之间随意调节的加压小型电解槽※3,将制氢所需的设备全部收纳在集装箱中,可作为计划导入水电解系统的企业的入门款设备,也适用于小规模制氢装置以及带加氢站的分散性设备。旭化成的大规模碱性水电解系统“Aqualyzer™”的优势则是采用常压大型电解槽※4大量且低成本制氢。两者的特点和需求截然不同。通过匹配不同需求的产品阵容,力求满足广泛的水电解需求。

此举在旭化成氢能相关业务中的定位

旭化成负责绿色解决方案项目业务开发的执行官竹田健二指出:“此次双方拓展新型水电解系统之举,降低了客户导入水电解系统的难度,对氢能市场的发展具有广泛贡献。De Nora在电解领域的先进技术实力和丰富经验,以及旭化成通过食盐电解业务所积累的重视客户体验的业务洞见,都将对本系统的拓展起到重要作用。”

De Nora首席执行官Michèle Azalbert Paolo Dellaca表示:“与旭化成在制绿氢小型电解槽的开发方面开展合作,De Nora倍感荣幸。此次合作是迈向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通过结合双方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可满足全球对小型制氢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本公司提供的易于安装的集装箱式电解槽系统,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制氢,如移动出行、制铁和其他氢能供应困难的领域。该系统可有效支持被认定为‘氢谷※5’地区的分散式制氢,逐步消除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通过与旭化成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公司将进一步发展该技术,期待在亚洲乃至全球充分释放本系统的潜力。此次合作有望加快正在建设中的电解槽制造新网点意大利超级工厂的生产。”

※1 出处:Hydrogen Council

※2 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工艺:通过电解食盐水,制造氯、烧碱、氢气的工业过程。

※3 加压小型电解槽:将制造压缩氢气所需的设备全部收纳进集装箱里的装置。与大型电解槽相比,前期投资少,安装简单。

※4 常压大型电解槽:在常压(大气压)下稳定并大量制氢的大型装置。适合工业上大规模廉价制氢。

※5 氢谷:指在特定的区域或产业集群内集中生产、供应和使用氢能的生态系统。

以上稿件内容均来自旭化成官方信息。

旭化成集团创立于1922年,是总部位于日本的综合化学制造商,曾入选世界500强。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旭化成集团2023财年集团销售总额约为186亿美元,员工总人数约5万。

旭化成的在华业务始于1988年,目前业务主要分为4大部分:环境解决方案(离子交换膜、LiB隔膜等)、移动&产业(工程塑料、汽车内饰材料等)、生活革新(纺织品、电子材料·元件等)、健康(透析器、除病毒过滤器等)。目前旭化成在中国有法人公司20多家,员工约3000人。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李峻:只有当人工智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才能普惠大众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