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ChatGPT引领AIGC飞跃,微美全息(WIMI.US)多模态AI赋能企业增长

2024年11月22日 10:20  CCTIME飞象网  

自ChatGPT发布之后,一阵生成式AI的浪潮,席卷了众多领域。从文生视频模型Sora、AI音乐类生成工具Suno的现身,更是展现了大模型在多模态生成方面的强大能力。

全球范围内大模型风云骤起,整个科技行业处在快速变革的颠覆式创新阶段,资金、技术、人才持续涌入,科技公司布局不断,纷纷推出大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出圈背后,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应用端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除了聊天外,还可以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其全面的能力特别显著。

ChatGPT有望打开千行百业的海量应用场景,引发生成式AI产业变革。同时,ChatGPT开启商业变现,推出付费订阅版本,进一步验证了AIGC(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行业商业模式,为AI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科技巨头酣战

凭借与OpenAI的结盟,微软(MSFT.US)一开始便在生成式AI领域牢牢占据领先位置。

2019年,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双方达成协议合作开发“通用人工智能”,同时微软获得将OpenAI的部分技术商业化的权限。

目前,微软已推出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必应和Edge浏览器,必应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允许用户与其聊天,以搜索查询更详细的答案。OpenAI首席执行官证实,微软将OpenAI的一些GPT-3.5语言技术融入到必应中,以提高必应的性能。

面对微软的捷足先登,谷歌(GOOG.US)反应最迅速,一开始就拉响红色警报,展开对微软和Open AI的全面反击战。从与ChatGPT竞品公司Anthropic合作,到迅速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到发布大模型PaLM 2,再到为了与微软展开竞争,谷歌直接将谷歌大脑和DeepMind合并,Gemini就是汇合了两个实验室的力量进行攻关的,足以可见谷歌迎头赶上的决心。

在这样的浪潮下,其他科技巨头也出现快速调整战略方向。特斯拉(TSLA.US)CEO埃隆·马斯克便创建了自己的AI公司X.AI,并正式推出了AI大模型产品Grok。而Meta7月发布了最新的Llama 2 AI大模型;9月,Meta(META.US)又发布了一款名为Meta AI的AI聊天机器人。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ChatGPT等AIGC的大规模应用,其中AIGC对游戏领域影响较大的是对研发效率的提升,能够将大语言模型、语音生成、2D/3D视觉内容生成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研运环节,减少制作环节成本、促进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并实现玩法层面创新,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机遇。

微美全息借力生态扩展

伴随ChatGPT撬开AIGC领域紧闭多年的希冀之门,微美全息(WIMI.US)身为较早一批登船的玩家,亦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微美全息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更扎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依托庞大的技术资源,在旗下平台中已经应用了AI相关工具,从AI聊天机器人到AIGC数字人主播不断迭代,AIGC产业在科技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技术上看,微美全息集成了多种AIGC能力,如搜索、写作、阅读、语音合成、图片生成、漫画创作、图片识别、代码写作等,成为AIGC时代的“超级应用”,为用户带来颠覆式的人工智能体验,更是持续在AIGC赛道领跑业内竞品。

面对AIGC所蕴含的机会,微美全息长期深耕,在科技巨头盘踞的AI赛道,凭借富于前瞻性与洞察力的精准布局,创造先发优势,如今明确将AIGC和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战略方向。微美全息正加速在AIGC架构中展开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人机交互等应用,使得后续整体业务稳步发展。

结尾

浪潮涌起,热钱涌入的背景下,在近十年的科技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算法、大数据、5G、虚拟人、元宇宙、Web 3.0,再到现在的AIGC……这些技术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一轮轮的狂热。对AIGC赛道而言,如今面临的挑战亦是如此,从文本生成到图像创作甚至是视频创作,AI现阶段已能生成精准、多样的内容,但如何使其能力满足实际的商业期望,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需要持续的关注。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新质网络创造新质价值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