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小巧隐形,专业录音:猛玛LARK M2新品引领创作新风潮

2024年11月29日 13:43  CCTIME飞象网  

11月28日,猛玛举办线上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新一代纽扣麦克风 LARK M2,以极致轻量化、隐形化设计重塑用户创作体验,再次引领无线麦克风行业迈向新高度。

承袭创新基因:延续突破,持续引领

猛玛凭借在无线音视频领域十年的深耕,深刻洞察用户需求,去年成功推出了LARK MIX纽扣式麦克风。这款仅重9克的产品以其轻巧便携、卓越性能深受创作者喜爱,不仅满足了收音、续航、降噪等需求,还重新定义了无线麦克风的设计标准,引领了行业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尽管市场上的麦克风趋向小巧,但用户对音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同时对麦克风的隐蔽性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市场上的麦克风仍然存在一些痛点,如容易脱落、过重导致衣物变形、logo过大影响美观,甚至需要用胶带固定,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用户。

正是基于对这些市场痛点的深刻理解,猛玛不断创新,推出了LARK M2——全新形态纽扣麦克风,将用户需求融入产品设计,通过隐去品牌 logo、解决佩戴不稳等痛点问题,实现性能与体验的全面升级,展现了其在无线麦克风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追求。

隐形纽扣麦克风:轻盈佩戴,自在无感

猛玛LARK M2 最令人赞誉的是放弃品牌logo外露,反戴麦克风的设计理念。这一创新设计将拾音咪头与发射器主体分离,佩戴时,发射器主体巧妙隐藏于衣物之下,包括品牌 logo,仅露出13mm的拾音咪头,大幅提升隐蔽性,避免麦克风过于显眼或破坏衣物整体美感,为用户带来更加自然、专业的创作体验。

相较LARK MIX,新一代纽扣麦克风LARK M2更加轻盈,仅重7克,让用户实现绝对无感的佩戴体验,在长时间使用中依然感到轻松自在。

同时,猛玛LARK M2 采用创新钛合金夹持结构,搭配凸纹设计,来确保反戴时的稳固性。钛合金以其轻量化、高强度和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此次将其引入无线麦克风,不仅体现了猛玛对材料应用的创新能力,也彰显了品牌追求高端品质的决心。

另外,据猛玛新品发布会介绍,LARK M2 的夹持结构通过超万次的佩戴测试,这再次证明了钛合金材质的卓越性能,满足用户在多样化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巅峰之作:设计美学和声学功能的完美结合

作为无线麦克风行业轻量化的巅峰之作,猛玛在极致小巧的体积中,融入录音室级的声学性能,采用24位采样深度和48kHz的录音室级音频规格,捕捉声音丰富的细节,输出音质清晰且自然。

此外,LARK M2 配备智能降噪和低切降噪双档降噪功能,用户在使用麦克风时,便会自动开启智能降噪,优化收音体验。用户还可以通过APP灵活调节降噪强度,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录音环境。

在续航能力和传输稳定性方面,LARK M2 同样出色。单次充电后,麦克风的续航时间可达9小时,而配备的便携式充电仓能够提供额外的电量,使得总续航时间延长至30小时。LARK M2 采用LDS天线技术,支持在视距内300米范围内的稳定音频传输,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创作者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担心连接中断的问题。

LARK M2 创新的隐形设计与卓越性能的结合,得益于猛玛对声学结构的深度优化和对音频算法技术的掌控。不仅展示了猛玛在技术研发上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其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追求,完美诠释品牌“让拍摄无限轻松”的愿景。

多场景适配:专业创作者的全能助手

在内容创作日益“内卷”的趋势下,内容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的方向。凭借其卓越的兼容性与灵活性,LARK M2 成为专业创作者在多场景使用中的全能助手。无论是记录生活的短视频创作、正式的采访报道,还是要求严格的商务活动拍摄,这款无线麦克风都能轻松胜任。

LARK M2 支持与手机、相机、电脑等多种设备无缝连接,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和操作自由度。对于移动创作者而言,LARK M2 提供了“一拖一”和“一拖二”两种版本,可以满足单人独白和多人对话等不同拍摄需求。无论是独立录音还是多方对话,LARK M2 都能确保清晰、自然的音频录制效果。

更重要的是,凭借千元以内的亲民定价,LARK M2 降低了高质量无线麦克风的使用门槛,使更多创作者能够体验到专业级音频录制的优势,助力内容创作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