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Meta AI高管暗批OpenAI:闭源AI是荒谬的 开源是唯一出路

2024年12月12日 09:25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12月11日晚间消息,Meta生成式AI工程副总裁Manohar Paluri日前表示,闭源AI是荒谬的,要充分发挥AI的全部潜力,开源是唯一的出路。

AI的繁荣再次引发了科技行业长期以来关于开源软件与闭源软件优劣的争论。但对于Facebook母公司Meta来说,想要AI充分发挥其全部潜力,提供开源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是唯一的出路。

Paluri日前在旧金山举行的《财富》AI头脑风暴会议上表示:“我认为,一个提供闭源AI,通过特定API才能访问AI的世界是荒谬的。只有我们走开放的道路,AI在未来几十年才能取得进展。”

众所周知,生成式AI的先锋OpenAI目前采用的就是闭源模式,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订阅和API服务。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起诉OpenAI,就是因为该公司违背了当初的使命,放弃了开源承诺。

马斯克担心,如果OpenAI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将会导致AI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得不到充分的关注,最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马斯克要求OpenAI重新审视其对开源的承诺,并采取行动将其产品重新开放给公众。

从技术层面讲,Meta的Llama大型语言模型目前也不符合开源倡议组织(OSI)在一个月前更新的定义中对开源的定义,但Llama仍是最强大的开源AI模型之一,公众可以免费下载、定制和创建AI应用程序或工具。

Paluri认为,到目前为止,Llama的可访问性(即开源)是其成功的关键,因为“分销”是当今所有成功的AI模型中的四个要素之一,另外三个要素是人才、计算能力和数据。

对于开源AI的批评者,他们主要对该技术落入坏人之手表示担忧。当被问及安全问题时,Paluri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强调了开源的好处。

凭借可访问性,Llama已帮助Meta在AI竞赛中赶上了竞争对手OpenAI和Alphabet。而最初,在2022年底生成式AI出现时,曾一度让Meta措手不及。

Meta最近几周一再表示,其Meta AI(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21.870, -0.13, -0.59%)和搜索栏)每月拥有约6亿活跃用户。相比之下,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本月早些时候表示,通过闭源模式运营的ChatGPT每周拥有3亿用户。在未来一年,OpenAI的目标是将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到10亿。

目前尚不清楚Meta AI报告的每月6亿用户中,有多少人在积极寻求与AI互动,而不仅仅是使用搜索等Meta服务,后者在幕后使用AI。当被问及用户时,Paluri拒绝提供更详细的细分。他指出,在访问一项功能时很难解释用户的具体意图,并表示技术在“无缝”时效果最佳

虽然ChatGPT率先引发了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热潮,并且较Meta AI提前了一年多的,但Paluri表示,Meta AI的普及还得益于几乎所有Meta应用程序的使用,包括WhatsApp、Instagram和Facebook,这些应用程序每天的用户总数超过30亿。

Paluri说:“我们在今年年初开始的时候,Meta AI只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一个起步的部分。如今,这项技术在一天天进步。”

作为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一直倡导AI开源,并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扎克伯格认为,尽管一些AI公司正在开发领先的闭源模型,但开源AI正在迅速缩小差距,并且开源的模式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扎克伯格强调,开源能够促进完整的生态系统发展,并让行业中的各类模型都保持竞争力、高效和开放。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开源会让AI变得更安全、更透明。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