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技术前沿:“环抱”晶体管与“三明治”布线

2024年9月12日 11:24  CCTIME飞象网  

在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前沿,英特尔正稳步推进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加速实现在2025年推出尖端的制程节点Intel 18A。

今天,我们将介绍英特尔的两项突破性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首次成功集成于Intel 20A制程节点,也将用于Intel 18A。

RibbonFET:栅极“环抱”晶体管

通过RibbonFET晶体管,英特尔实现了全环绕栅极(GAA)架构。在晶体管中,栅极扮演着关键的开关角色,控制着电流的流动。RibbonFET使得栅极能够全面环绕带状的晶体管沟道,这一创新带来了三大优势:

节约空间:晶体管沟道的垂直堆叠,相较于传统的水平堆叠,大幅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助于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缩;

RibbonFET晶体管与FinFET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对比示意图

•性能提升:栅极的全面环绕增强了对电流的控制,无论在何种电压下,都能提供更强的驱动电流,让晶体管开关的速度更快,从而提升晶体管性能;

•灵活设计:晶体管沟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宽度调整,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

PowerVia:从“披萨”到“三明治”的转变

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改变了芯片布线的逻辑。

传统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制作“披萨”,自下而上,先制造晶体管,再构建线路层,同时用于互连和供电。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线路层变得越来越“拥挤”,复杂的布线成为了性能提升的瓶颈。

英特尔通过PowerVia实现了电源线与互连线的分离。首先制造晶体管,然后添加互连层,最后将晶圆翻转并打磨,以便在晶体管的底层接上电源线。形象地说,这一过程让芯片制造更像是制作“三明治”。

PowerVia革新了晶体管的布线方式

背面供电技术让晶体管的供电路径变得更加直接,有效改善了供电,减少了信号串扰,降低了功耗。测试显示,PowerVia能够将平台电压降低优化30%。

同时,这种新的供电方式还让芯片内部的空间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使得芯片设计公司能够在不牺牲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晶体管密度,显著提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PowerVia技术可以实现6%的频率增益和超过90%的标准单元利用率。

Intel 20A和Intel 18A的技术演进

半导体技术的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Intel 20A制程节点上,英特尔首次成功集成了RibbonFET和PowerVia这两项突破性技术。基于Intel 20A的技术实践,这两项技术将被应用于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的首批产品:AI PC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目前,新产品的样片已经出厂、上电并成功启动操作系统,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

Intel 18A晶圆

此外,这两项技术也将通过Intel 18A向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的客户提供。 Intel 18A的D0缺陷密度低于0.40,显示出其在晶圆厂中的生产状况良好,良率表现优秀。今年7月,英特尔还发布了Intel 18A制程设计套件(PDK)的1.0版本,得到了生态系统的积极响应。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