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贵州银行贵阳分行:金融“催化” 科创企业迈开步伐

2025年1月22日 13:46  CCTIME飞象网  

2024年,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几件事:电解液生产线建成一年,产量较去年增加70%;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启动建设,投资硅碳负极企业,收购铝渣提取碳酸锂企业,设立固态电解质公司,向综合材料供应商的目标稳步前行;斩获三个重要奖项,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2024年度优秀供应商、2024高工金球奖年度新锐、中国国际高交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奖”。

航盛锂能与贵州银行的首次合作也在这一年。

“政策、资源、产业链都有极大优势,在贵州发展很顺利,与贵州银行的合作也非常愉快。”航盛锂能集团首席财务官张仰光说,在贵州银行的支持下,公司2024年得以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贵州银行贵阳分行聚焦贵州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要求和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创新型企业,贵州银行贵阳分行创新担保方式、完善授信审批思路,发挥好金融“催化剂”作用,2024年共投放贷款11余亿元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Part.01谋划发展,新能源企业落户贵州

航盛锂能集团始创于2016年,主要从事电池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为3C电子产品锂电池、储能类锂电池、二三轮车等小动力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集团在湖南宁乡建有产能2万吨/年的生产线,在山东威海建有产能1万吨/年的生产线,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实用型专利,经过数年的发展,原有生产基地已不满足集团壮大的需求,于是,管理层开始规划新的生产基地。

“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决定落户贵州息烽。”张仰光说,政府的落户政策很有竞争力,而且贵州的磷、氟资源丰富,为集团向新能源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集团经过慎重决策,2021年8月,在贵州注册成立了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母公司,拟分两期建成产能6万吨/年,储备4万吨/年的生产基地。

经过多方考察,航盛锂能集团于2023年落户贵州。

Part.02金融催化,贵州银行保驾护航

落户贵州第三年,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解液生产线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产能进入上升期。“此前和一个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贷款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张仰光介绍,项目建成正式生产以后,生产环节的资金周转需求也会接踵而来。

集团正式投产,贵州银行贵阳瑞金支行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集团从上游购买原材料是先款后货,向下游供货是先货后款,账期错配产生了资金需求。”瑞金支行客户经理韦宇介绍,根据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阶段需求,申报授信3900万元,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贵E信、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一揽子金融产品。授信方案上报后,贵州银行贵阳分行迅速审批通过,有效缓解了公司投产初期的资金周转压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我们综合分析行业前景、商业模式以及企业现金流,为这类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授信方案。”贵州银行贵阳分行相关人员介绍,科创企业大多是轻资产,缺乏传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要做好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多维度考量,不断完善审查审批思路。

2024年,航盛锂能斩获业内多个奖项。

Part.03布局产业,携手建设“电动贵州”

2024年1月30日,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了推进动力电池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储能电池产业新赛道等多项指导性意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加快建设“电动贵州”。

这对航盛集团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我们的发展定位是综合材料供应商,正在积极拓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硅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领域,要抓好贵州的风口机遇。”张仰光说。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观察及战略规划,航盛集团于2024年7月完成了对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7.5%的股权收购。“兆为科技的主要产品是电池级碳酸锂,从含锂废渣、锗废渣、难选低品位铜尾矿、钨铁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中提取处理,与矿石法碳酸锂生产工艺相比,锂资源整体回收率达85%以上。”张仰光介绍。

集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实用型专利。

在航盛集团加快发展的这年,贵阳瑞金支行持续跟踪服务,张仰光对支行的服务很满意,“在近一年的接触中,双方不断加深了解和互信,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

“近期走访中,我们得知集团的新规划,正准备新的金融服务方案。”韦宇说,支行未来将继续关注航盛集团的发展,用金融力量为企业保驾护航。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信通院汤立波:“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2024年度中国光电缆优质供应商评选活动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