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式公布2025年第三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抽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打破了以往“一查就撤”的怪圈。根据公开信息,前期公布的两批共计14家被抽中企业IPO审核工作均正常推进,未见撤回申请。今年首批被抽中的强一半导体日前已披露问询回复,与其同期受检的力源海纳及第二批的惠科股份等企业也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顺利进入问询环节,目前10家公司进入程序性中止审查状态,待更新财务资料后即可恢复审核程序。
现场检查作为发行上市书面审核的延伸和补充,是注册制下的有力监管手段。然而,部分企业却抱侥幸心理试图“带病闯关”,现场检查中“一查就撤”的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一查就撤”的问题,监管层积极出手整治。今年3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修订后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明确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撤回上市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实施,也不影响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增加了“突击检查”的机制。
与此同时,2025年IPO现场检查力度显著加强。今年7月3日公布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名单,12家企业被抽中,数量达2024年全年被抽中现场检查企业的3倍。
随着IPO监管新规的落地,现场检查的威慑力与遴选机制的针对性同步提升,市场各方对于资本市场的入口关有了更坚实的信心。
2022年至2024年间,55家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中,有40家终止IPO,终止率高达72.73%。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前两批现场检查抽签企业至今无一撤回IPO申请,正以“零撤单”的实际行动,直面检验,为市场注入宝贵的信心与稳定预期。
此番现场检查制度的优化,核心逻辑正在于“撤单”不应成为企业应对监管的正常选项。基于此,监管层正致力于推动各方归位尽责,从源头上提升申报企业的整体质量。惠科股份等前两批企业的“零撤单”表现,恰好印证了这一政策导向的初步成效,展现出优质企业积极接受检验、拥抱监管的开放态度。
随着现场检查比例从5%提高到20%,以及“一撤了之”成为历史,IPO市场的监管新生态正在形成。“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已深入人心,正从源头上提升着拟上市企业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