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国际先进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填补国内空白
11 月 11 日消息,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1 月 10 日消息,由该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以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行,填补了国内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量子放射性计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表示,作为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建成运行对我国电离辐射计量领域乃至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基于磁量热原理实现低能 γ 射线单光子脉冲探测的创新平台,能够将 γ 射线的分辨率提升至百电子伏特(eV)量级,显著增强了关键核素的分析能力,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较传统技术实现较大提升。同时,团队自主创新研发出量子磁量热传感器芯片等部件组件,实现了国内磁量热原理信号探测零的突破,摆脱了对国际产品的依赖。

实验室还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稀释制冷机,空载最低温度可达 10mK(毫开尔文),接近绝对零度。在这种极低温下,量子效应会更加明显;搭配全流程测试支持设备,实验室可实施极低温量子微量热器件测试,为量子磁量热计量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依托实验室的先进设备,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团队将持续开展多像素磁量热技术、量子成像技术等研究,实现精密传感测量,以期在辐射计量领域建立量子计量标准体系,为核能、医学物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等奠定基础。
IT之家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 1950 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1958 年,基地建成后,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以此为基础,原子能院在我国 " 两弹一艇 " 研制攻关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国家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 7 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 71 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
原子能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下设有 6 个主体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核工程设计研究所。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加快提速,多重挑战仍需破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产业格局,人工智能标准化成为全球治理与技术协同的重要抓手,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部分亟需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详细]
物理AI赋能出行,全场景智驾时代真的来了!
2025年的智能驾驶赛道,早已告别 “谁先实现高速 NOA”“谁的传感器更多”的初级竞争阶段 —— 当头部企业陆续攻克城市道路基本场景后,全行业正集体陷入一场 “进阶性焦灼”:智驾系统能 “..[详细]
5G-A赋能机器人火炬接力:中国移动以技术革新点亮全运科技盛宴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前沿科技落地应用的“试验田”。其中,11月2日的机器人火炬接力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创新亮点..[详细]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