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两项成果入选6G发展大会“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
11月14日,在2025年6G发展大会“北京6G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正式发布,中国移动联合中关村泛联院研制的“智简内生6G无线编排系统”和“6G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原型”两项创新成果成功入选。
“智简内生6G无线编排系统”是6G智简内生网络体系的核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感知、学习与决策能力,实现以任务为中心的多维资源融合调度,突破了传统分层协议架构的固化模式,显著提升了网络灵活性与服务响应效率,推动网络从“静态管道”向“智能平台”演进。
该系统基于6G智简内生网络架构,构建了包括网络知识库、意图解析与转译、服务编排与资源分配、实时监控与质量评估四大关键模块的协同架构,能够实时感知网络状态、理解用户意图,并动态调整资源与功能链,支持云原生及服务化无线接入网(RAN)、内生AI及网络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的验证。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裸眼3D通信、全息通信等典型6G应用的系统验证,为未来多样化业务的承载奠定基础。
“6G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原型”是中国移动在网络协作通感技术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实践,以云化算力资源池为底座,以通感功能池为内核,有效应对6G多场景下的通感融合挑战,实现网络能力的按需定制与敏捷服务。
在云化平台方面,该基站原型突破了无线云化资源调度与超高实时响应等技术瓶颈,研制出支持通感一体能力的6G无线云平台,实现了通感功能与智算边缘算力的统一纳管和灵活调度,为大带宽、多通道、超大规模MIMO通信与协作感知提供了无线云化算力底座支撑。
在通信和感知能力方面,该基站原型具备128通道、单载波400MHz带宽的8流数据传输能力,单用户单载波峰值速率突破9Gbps,可支持高速率沉浸式业务的测试与验证;在感知层面,基于多点协作的通感融合内生架构,突破500米探测距离与亚米级感知精度,并依托“一发多收”的协同感知数据融合、杂波消除与轨迹跟踪技术,完成对移动目标的连续精确追踪,为低空经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提供了精准感知解决方案。
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联合产学研合作伙伴,构建“通感算智+X”融合的开放试验平台,在北京打造自主、众创、开放的6G研发试验环境,服务于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闻库:6G发展是持续演进、逐步上台阶的过程
11月13日消息,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发表演讲指出,6G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演进、逐步上台阶的过程。
..[详细]AI驱动世界,Gartner2026重要战略技术趋势里的三位新英雄
近年来,业界总是在谈论着AI改变一切,将其又一次奉为“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不久前,在Gartner发布的2026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与AI直接相关或以AI为核心的技术,达到了至少6项,包括:A..[详细]
天地织网:空天地网络里的强国路
当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张网把天上的卫星、空中的无人机和地面的5G基站拧成一股绳,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98%区域的“通信天罗地网”。从极地科考到远洋航行,从应急救援到日常通..[详细]
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加快提速,多重挑战仍需破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产业格局,人工智能标准化成为全球治理与技术协同的重要抓手,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部分亟需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详细]
物理AI赋能出行,全场景智驾时代真的来了!
2025年的智能驾驶赛道,早已告别 “谁先实现高速 NOA”“谁的传感器更多”的初级竞争阶段 —— 当头部企业陆续攻克城市道路基本场景后,全行业正集体陷入一场 “进阶性焦灼”:智驾系统能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