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中国建筑国际发布2024年年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新篇章

2025年3月22日 12:46  CCTIME飞象网  

3月21日,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311.HK,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国际”)正式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国际凭借科技创新、战略协同和区域深耕等核心动能,实现经营业绩稳健,财务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战略股东赋能发展新格局 财务稳健夯实增长根基

2024年,中国建筑国际完成引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东方国际作为战略股东,以每股12.26港元溢价发行2.45亿股,募集资金29.99亿港元。此次股权合作涉及资金29.99亿港元,东方国际持股比例达8.02%,并委派非执行董事参与公司治理。

作为在港重要央企平台,东方国际积累了多个城市更新、旧改等项目,并在处置盘活、资产管理等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未来有望结合中国建筑国际领先的承建经验在大型片区开发、资本运作等领域释放协同价值。

战略股东加入的背后,是对中国建筑国际业务发展的良好预期,亦是对其财务健康度持续提升的肯定。一方面,2024年中国建筑国际继续专注优质重点区域,积极创新短周期、快周转经营模式,加速退出PPP模式,大力拓展政府定向回购(GTR)等短周期项目,使得公司项目回款周期更短、周转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从数据来看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建筑国际内地业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20年的-58亿港元大幅收窄,并在2024年增长至10亿港元,该关键指标的积极变化印证了企业夯实主业根基、强化价值创造的经营策略。相较于利润规模,公司更注重现金流所代表的真实业务质量,通过优选项目来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为长远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在保持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中国建筑国际同时在股东回报方面展现担当。依托扎实的经营业绩,中国建筑国际2024年派息总额31.7亿港元,同比增长12.3%;每股派息61.5港仙,同比增长9.8%,这不仅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进阶,也透露出公司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向市场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

港澳市场龙头地位巩固 各类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作为港澳地区最大的综合型工程承建商,中国建筑国际在港澳市场持续保持领先优势。2024年,其港澳地区合计贡献营业额498.71亿港元,占总营收比重达43.3%,业务结构更趋稳健。

在香港市场,中国建筑国际在香港中标多项标志性工程,包括香港最大堆填区扩建工程(WENTX项目)——该项目是该公司历史上单体合约额最大的环保基建项目,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生态修复技术,建成后提供约7600立方米的堆填容量,预计每天可接受处置约1万吨固体废物,将解决未来数十年香港的废物处置需求,为香港“北部都会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除此之外,在香港落实“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规划方针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建筑国际承接建于香港大屿山的重要交通基建——港铁小蚝湾站,助力香港交通运输基建硬件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受益于香港基建的大规模扩张,中国建筑国际在香港市场表现亮眼。根据2025/2026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未来几年,北部都会区相关工程将陆续展开,加上其他与经济民生相关的基建工程,特区政府的基本工程开支将进入高峰期。中期财政预测的基本工程开支将由去年预计年均约900亿元增至年均约1200亿元,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持续利好政策下,中国建筑国际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丰富经验,成功斩获众多项目。2024年,公司香港新签合约额900.48亿港元,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香港建筑市场的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作为建筑工业化转型的先行者,中国建筑国际2024年持续加码科技创新投入,其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MiC)采用区别于传统建筑构件的装配理念,形成混凝土(C-MiC)、钢结构(S-MiC)、X拓展模块应用的MiC产品体系,实现建筑结构、机电及装修的全工厂预制,推动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升级,让更多“老房子”变成“好房子”。中国建筑国际积极响应国家城市更新政策导向,在内地老小区改造、绿色低碳建造、智能产业升级等领域捷报频传,承建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深圳华章新筑项目;承建北京市首批“原拆原建”模式试点项目——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楼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

在“好房子”目标驱动下,中国建筑国际的MiC技术凭借低碳、高效的优势,已覆盖住宅、学校、医疗等多元场景,新签合约中科技带动类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全年达41.6%,对应营业收入达878.62亿港元,同比增长17.7%,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公司本年收获累累,香港东涌地铁上盖项目以55层、超180米高度刷新当地MiC建筑纪录;上海徐汇区田林路旧改项目是徐汇区体量最大、户数最多的成套改造示范工程。公司积极完善产能布局,并进一步优化生产管理方式,在建中的深圳龙岗智能建造基地将被打造为集合“产学研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在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中国建筑国际同步积极打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圈。公司旗下中建海龙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模块集成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牵头单位,联合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研发高层模块集成建筑体系和全环节智能建造成套技术。还主导编著全国首套两部模块化建筑标准规范,牵头制定多项地方规范,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整个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标准化进程贡献重要力量。2024年,中建海龙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并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功实践收到国家及市场高度认可。

从内地到港澳湾区,中国建筑国际以创新科技为智慧之钥,开启民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门。当下正值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之际,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顺利开展,开发协议项目涉及金额超千亿港元;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带来丰富机会;内地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深化,各地政策为MiC技术应用开辟广阔市场。

放眼未来,立足于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建筑国际有望凭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为股东创造可持续价值,为社会贡献更多精品工程。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