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MWC2025:巴塞罗那,徜徉在AI的热风之中

2025年3月3日 07:05  CCTIME飞象网  作 者:孙迎新

飞象原创(孙迎新/文)当巴塞罗那的晨光穿透圣家堂的彩色玻璃,这座城市仿佛在静悄悄地呼吸。只为这座梦幻般的城市里,既有高迪笔下凝固的曲线,也有5G基站无声跃动的数据流。或许在这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地中海的风正好掠过兰布拉大道的石板,仿佛携带着街头艺人的弗拉门戈旋律与云端AI算法的低语,在古典与现代的交界处编织出独特的科技诗篇。

1995MWC扎根巴塞罗那以来,这座地中海明珠便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每一次技术革命。从3G时代的萌芽到5G-A的星辰大海,从高迪的有机建筑到华为的通信大模型,巴塞罗那始终是技术演进的诗意见证者。恰如西班牙作家卡米洛·塞拉所言:“巴塞罗那的魔力,在于它能让石头唱歌,让数据起舞。”

2025年33日,Fira Gran Via展览中心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而巴塞罗那将再次成为人类探索数字文明边界的灯塔,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那灼热而期待的目光。作为通信行业的风向标,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三十周年之际,以“Converge. Connect. Create.”为主题,将5G-AAI、量子通信、柔性显示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向舞台中央。在这场汇聚2700余家参展商、覆盖205个国家与地区的盛会上,来自全球的科技企业不仅将展示技术创新的硬实力,更通过生态重构与规则制定,宣告全球科技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接下来,请与我们一起走近MWC2025,走进未来科技的中心地带,共同感受来自地中海畔的AI之风。

从网络基建到智能革命:5G-AAI的深度共舞

MWC2025的核心叙事,是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如何重塑技术范式与商业模式。2025年,5G-A将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全场景渗透”的跨越。3GPP Release 19标准预计落地,下行峰值速率突破20Gbps,时延降至1毫秒级,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技术将支撑工业4.0与低空经济的爆发。

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给业界的邀请函中写道:移动AI正蓬勃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多元化内容生成、多场景具身智能将不断释放泛在超宽网络的价值。这一判断在展会上得到充分印证。华为展示的5G-A5G-Advanced)与AI融合方案,通过数字孪生站点与智能体协同体系,将网络规划、资源调度及运维全流程智能化,使能运营商从连接提供者转型为科技服务商。其家庭智能化场景中,5.5G端到端方案覆盖智能家居与穿戴设备,构建了智简网络,用户可通过AI中枢一键调度扫地机器人、空调、安防系统,体验全屋智能的无缝协同。

AI的深度介入,则让网络从“管道”进化为“智能体”,因此我们能看到,中国移动的星罗算力网络则如同精密织网,将山东盐碱地的智慧农业系统与长三角的工业数字孪生串联,5G-A的低时延特性让无人机在农田上空以厘米级精度喷洒农药,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工程师能通过XR眼镜实时调整生产线参数。

联发科则以6G预研与5G-A技术为突破口,展示了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其边缘云技术通过整合通信与计算资源,将无线接入网(RAN)与终端设备融合为协同计算平台,显著降低网络延迟,支持生成式AI的实时分发与隐私管理。与之配套的M905G-A调制解调器,峰值速率达12Gbps,并通过AI原生协议优化网络切片配置,为XR(扩展现实)与智能驾驶提供低时延保障。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与英伟达、英特尔合作的Ku频段NR-NTN卫星通信技术,利用低轨卫星实现5G-A设备的宽带连接,标志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初步成型。

也期待在爱立信展台上,那台支持6GHz全频段的AIR Massive MIMO设备,正在用电磁波的韵律演绎一场无声的协奏——上行空间复用技术让网络容量翻倍,仿佛给每台终端分配了专属的空中航道。

还有更多的惊喜令人期待,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矩阵,能在政务热线中通过语义分析预判市民诉求,应答准确率高达98%;荣耀的AI数字人秘书,正将一场跨国会议的语音记录转化为多语言摘要,其逻辑梳理能力堪比资深翻译;而高通展示的“AI原生6G网络”更令人惊叹:系统能根据实时流量波动自我优化参数,就像一位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手,在既定框架中创造无限可能。

柔性显示与终端形态革新:折叠、透明与AI

终端设备的形态革新,是MWC2025的另一条主线。柔性显示技术将从“炫技”走向“实用”。

“柔性显示不是形态的游戏,而是人机交互的范式革命。”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在预热采访中如此定义。当屏幕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实体迈向虚拟,MWC2025的展台将成为“空间计算”的第一战场。

折叠让终端有了更多的形态,由京东方研发的超薄UTG玻璃技术,将折叠屏的折痕消弭于无形,仿佛高迪用混凝土驯服了重力的桎梏。

传音的三折概念机PHANTOM ULTIMATE 2则以外折+内折设计实现从6.48英寸直板屏到10英寸平板的自由切换,厚度仅11mm,成为柔性显示技术的里程碑。

三星Galaxy S25系列搭载的可卷曲屏原型机,屏幕延展至8英寸,配合One UI 7的智能分屏功能,重新定义了移动办公的边界。

联想或将展出一款太阳能供电的笔记本电脑概念机,通过光伏板可提供日均2小时续航补充,拓展了移动设备在离开电网环境下的可能性;更值得期待的是透明显示技术——联想在MWC2024展示的透明屏笔记本电脑,2025年或将搭载全息交互功能,让用户透过屏幕直接操控虚拟对象。

交互界面发生的变革同样深刻。荣耀Magic7系列搭载的大王影像算法,基于AI大模型实现光线重构与动态范围优化,使手机影像性能比肩专业相机。其即将发布的阿尔法战略(Alpha Plan)进一步将AI融入系统底层,通过端云协同实现跨设备模型共享,用户仅需语音指令即可完成外卖订购、权限管理等复杂操作。

这些创新背后,还有生成式AI将彻底重构终端的体验。小米的“AI修图助手”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专业级后期,荣耀的“AI数字人秘书”能自动整理会议纪要并生成执行清单。更颠覆性的突破在于具身智能——TECNO的四足机器人或配备多模态感知系统,在家庭场景中实现“看护-清洁-安防”全自主服务。

在医疗与安全领域,OPPO将展示的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手机传感器实时监测心率、血氧,并联动云端数据库提供健康建议。

还有LG Uplus“Anti-DeepVoice”技术利用AI识别伪造语音,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堪称AI对抗AI”的典范。这些创新不仅拓展了终端的功能边界,更将技术普惠性推向新高度。

作为终端的集大成者,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则通过AI中枢调度智能家居、汽车与穿戴设备,例如SU7 Ultra电动车可自动同步家庭空调设置,实现离家即降温,归家即舒适的场景化服务。

或许还将看到,爱立信与Meta联合开发的AR导航系统,正引导工程师在虚拟电厂中检修设备,毫米波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

所有的技术突破让此时此刻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而巴塞罗那也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它已升维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超级接口——就好比建筑师塞尔达在19世纪用网格规划重塑城市肌理,今天的技术先驱们正用比特与像素重构人类的感知边疆。

量子通信与6G预研:从地面到星空的连接变革

量子通信因不可破解的安全性,成为6G网络的核心技术方向之一,而量子通信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试点。

不知不觉处,华为的太赫兹原型机正在悄然运转,FR3频段的电磁波穿透墙体,在演示厅内构建出密度惊人的数据传输网,6G的雏形已经显现。华为还将展示的量子通信原型系统,通过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为金融、政务等高敏感场景提供加密保障,其中的智能超表面(RIS)技术可将信号反射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

高通则推进非地面网络(NTN技术,结合5G卫星与地面基站,实现全域无缝覆盖,为6G空天地一体化架构奠定基础。此外,高通的分布式空间计算架构,让身处不同大陆的研发团队能触摸同一台量子计算机的散热模块。

中国信科或展示量子密钥分发(QKD)与OTN光网络的融合方案,实现北京至上海2000公里量子加密传输。展馆的天幕下,或许我们将看到,中国信科的展台亮着幽蓝光芒,那台16纤对海洋中继器模型,正在模拟跨大西洋6000公里的量子信号传输。密钥生成速率达到每秒百万比特,误码率低于十亿分之一,这组数据不仅意味着金融交易的无缝加密,更暗示着人类首次在通信领域触摸到物理定律的边界。

6G研发则进入“场景验证”阶段,爱立信的太赫兹原型机或实现Tbps级传输。“6G不是简单的速度提升,而是连接维度的升维。”爱立信CEO鲍毅康(Börje Ekholm)在技术峰会上强调。当MWC2025的聚光灯照亮量子与6G的展台,人类连接能力的边界再次被推向深空。

展馆穹顶下也或将能看到,中国电信的天通二号系统正在同步演示——从撒哈拉的游牧帐篷到太平洋的货轮甲板,量子加密的语音信号穿越大气电离层,在128颗低轨卫星间跳跃传输。这套系统不仅填补了地面网络的覆盖盲区,更将华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野心具象化:当6G时代来临,人类文明的信息脉搏将同时在大地、海洋与星空间共振。

在量子纠缠具象化的此刻,位于巴塞罗那港口的哥伦布纪念碑似乎也有了新的隐喻:五个世纪前指向新大陆的手指,如今正指引人类探索通信的宇宙边疆。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网络:从节能减碳到生态共生

生态与自然总是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联系。或许当GSMA总干事马茨·格朗里德在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强调绿色是新的竞争力时,展馆外,地中海的风正掠过古埃尔公园的太阳能板阵列,而阳光的能量也正在转化为照亮会场的清洁电力。

通信行业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3%,绿色技术成为MWC2025不可忽视的议题。华为的网络智绿方案通过AI动态关闭空闲频段,使基站能效提升30%;作为数据中心的标配,通过应用液冷技术,华为的智能散热方案可降低30%功耗。

爱立信的零碳基站原型机采用氢燃料电池与太阳能供电,可在离网环境下运行;此外,爱立信的光伏供电基站可在无电网地区独立运行。

MWC2025期间,长飞光纤光缆发布了一个饱含人文风情的光引未来宣传片,讲述从偏远山区教育普惠到远程医疗突破的故事,这个故事呼吁关注全球28亿未联网人口,以及为残障群体提供助力。

其实,长飞光纤光缆的iCONEC布线系统也正在讲述另一个故事。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光缆蜿蜒如藤蔓,硅光800G模块的能效比突破1W/Tbps,使得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减少40%。这组数据背后,是内蒙古草原上全球首个零碳数据中心的现实图景:风电直接驱动服务器,余热为温室供能,PUE值降至1.1以下的奇迹,证明技术创新能与生态保育达成精妙平衡。

我们还将看到,中兴通讯的UGN(用户中心化智能生成网络)通过AI动态分配带宽资源,减少冗余数据传输,降低整体功耗15%;还有中兴通讯的绿色基站2.0”更将诗意注入科技:当午夜的城市沉入睡眠,基站功率自动降至满载的5%,如同交响乐团在乐章间隙收起琴弓,让电磁波的海浪暂时归于寂静。

这场绿色变革中,浩鲸科技的本地GPT系统正在重构商业伦理。通过AI优化电网调度,南美某国的碳排放减少12%;而在东南亚,低代码平台让偏远村庄的微型电站实现智能运维——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丈量文明与自然距离的标尺。

可编程网络与开放生态:从封闭架构到万物互联

开放生态的构建同样彰显技术伦理的进步。MWC2025不仅是技术竞技场,更是全球治理话语权的预演。与此同时,全球厂商也从参数内卷集体转向生态重构,他们意识到只有拆掉技术的藩篱,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将加速到来。

华为将发布业界首个“5G-A能力开放平台”,允许开发者调用网络切片、定位等API,已有2000+应用完成适配。而华为的云原生通信系统允许开发者通过API调用网络能力,例如为游戏定制低时延通道,为直播分配高带宽资源。此外,华为的“自动驾驶网络”则实现了故障自愈与业务自优化。

爱立信的可编程网络架构支持企业一键部署私有5G专网,其与Meta合作的AR导航方案已在德国工厂落地。这套网络架构打破了技术藩篱,将生产线效率提升37%,证明开放生态不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是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

我们还将看到,在高通展台的数字孪生沙盘前,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发生。O-RAN架构下的网络切片如同乐高积木,企业可自由组合频谱资源与计算能力;同时,高通的跃龙(DragonwingRAN自动化套件支持第三方开发者接入AI模型,优化波束成形与干扰管理。这种开放性与协作性,打破了传统通信行业的封闭壁垒,催生出跨行业融合的创新场景。

软件定义网络(SDN)将进入“智能化”阶段。中国电信的“息壤算力平台”可动态调度跨地域算力资源,中国联通的格物平台PLUS”正在演绎这种开放精神的极致。接入超1亿物联网终端后,系统能在毫秒间协调无人配送车避开暴雨路段,同时为急救车规划生命通道——这种智能不是算法的独奏,而是政府、企业、市民共同谱写的城市协奏曲。

开放生态方面,小米的“人车家互联”系统或支持2000+智能设备无缝协同,我们因此对巴塞罗那的塞尔达规划要采用八角形街区有了另类的理解:开放与秩序,从来都是文明演进的双翼。

此外,利尔达推出多款5G RedCap模组,通过裁剪非必要功能、优化能耗设计,在工业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场景中实现成本降低30%、续航提升40%的突破。其NR90-HCN模组集成至机器狗后,使后者摆脱对本地短距通信的依赖,可胜任户外巡检、灾害搜救等复杂任务,成为工业4.0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推手,也彰显出中国智造的全球影响力。据GSMA统计,全球60%RedCap模组产能与45%AIoT专利增量来自亚洲,中国企业的技术普惠化路径正成为行业范本。

技术多极化与人类共同体的曙光:高迪的启示与未来的邀约

MWC2025的舞台上,技术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清晰。当华为与高通在6G频谱管理上展开博弈,当DeepSeek以开源生态挑战ChatGPT的技术霸权,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凭借AI的原力,开始从创新跟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一个更开放、更协作的科技未来正在成形。即便是远在地中海彼岸的巴塞罗那,这场由AI与通信引发的共振,不仅带来带宽与算力的叠加,更是注入人类对连接本质的重新思考——技术终将回归服务人类的本真,而MWC2025正是这一愿景的起点。

“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高迪的这句箴言,在某种意义上也让MWC2025有了新的诠释——当量子通信的波函数坍缩为确定信号,当AI大模型在混沌数据中提炼秩序,人类正用技术的曲线勾勒出超越想象的未来图景。而巴塞罗那的每一块石板都记得,五个世纪前这里曾是探索新大陆的起点;如今,它再次成为人类连接星辰的港湾。

当巴塞罗那的夜幕降临,圣家堂的塔尖与5G基站的信号灯共同刺破天际,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在AR投影中掠过人群。此刻,机器已经学会思考,网络有了人类的温度,弗拉门戈与AI算法激情共舞,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这数据与海浪共舞的港湾,每个比特的跃动都是文明向宇宙发出的请柬。而这份邀请恰似拂过耳畔的那缕地中海之风。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