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网络智能化引领未来,华为IntelligentRAN再获GLOMO殊荣

2025年3月6日 20:20  CCTIME飞象网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备受瞩目的“GLOMO全球移动大奖”颁奖典礼于3月5日在巴塞罗那隆重举行。来自全球通信行业的顶尖企业和创新成果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网络智能化依然是本届盛典的热点,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最终华为通信大模型突破重围荣获“最佳软件突破奖”(Best Network Software Breakthrough),并被来自全球的20余名CTO(首席技术官)评选为2025年“杰出移动技术奖”(Outstanding Mobile Technology Award),此奖项被称为通信产业最高荣誉奖。

这是继2024年华为RAN数字孪生系统获得“最佳软件突破奖”后,再次凭借在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成果获得Glomo殊荣。华为为何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网络智能化领域连续两年脱颖而出,并斩获此类别通信产业奖项的最高荣誉?其技术领先在哪?带着这些疑问,小编带大家展开来看看。

基于首个可批量部署通信大模型,领先业界推出首个实现ANAutonomous NetworksL4的“数字人团队”,彰显行业领导力

华为基于行业主流的智能化三层架构,将大模型技术引入通信网络中。通过小型化建模、RAG(检索增强生成)校准、飞轮效应自更新,在大模型部署成本高、精度低、无法支持演进等行业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打造首个可批量部署的通信大模型,并孵化基于角色的Copilots和基于场景的Agent,实现端到端运维效率提升、谱效能效双优及业务确定性体验保障。

领先业内推出了面向无线领域的首批AN L4的数字人团队解决方案:

面向运维场景的故障助手:结合海量运维经验提炼的知识图谱和大模型深度思考能力,实现故障运维从依赖专家经验到智能体主动指导的转变。通过长思维链分解复杂问题,生成针对性图文排障指导,端到端故障修复时长可降低30%。

面向网优场景的日常优化精灵:基于大模型的多目标决策能力,可在线感知质差问题并生成优化方案,实现20%的质差工单自闭环,大幅提升网络性能。

面向节能场景的瓦特大师:基于大模型的时空预测能力,为每个基站提前量身定制节能方案,一站、一时、一策。通过时域、空域、频域、功率域的精细化节能编排,实现网络性能和节能的双优,额外带来15%的节能增益。

面向差异化体验保障场景的比特专家:基于大模型的多维在线仿真能力,通过精准评估放号区域容量,以及实时动态资源调度,实现业务90%以上的确定性体验保障。

大力支持GTI推出的5G-AAI“智网慧城”产业项目,创新合作赋能运营商,拓展商业增长空间

GTI项目自发布以来,得到广泛支持,首批来自亚洲、美洲和欧洲的20多家运营商和产业伙伴积极响应,比如:中国移动、泰国AIS、香港HKT、西班牙电信、Zain集团等,华为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

杭州移动,故障助手已经成为50余名FME(Field Maintenance Engineer)的工作伙伴,协助他们每月关闭八千余个工单,故障处理效率提升30%~40%。

泰国AIS,在清迈洪水爆发时期,日常网优精灵通过实时感知、自动调度,成功对182起小区退服场景进行动态补偿优化,流量损失减少20%,用户体验提升10%。

安徽移动,基于感知的动态节能实现全天候智能能耗最低,示范区每千站每年额外节电近64万度,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和网络价值。

山东联通,通过对直播用户实行业务差异化保障,直播业务高清占比提升18.5%,大幅提升用户感知体验,有效帮助运营商实现体验经营的商业模式转型。

小编观察,未来展望:AI与网络融合共建智能通信新时代MWC2025圆满落幕,通信大模型获得 GLOMO大奖,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通信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肯定,标志着AI与通信的融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通信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将成为通信网络的核心引擎,驱动网络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通信新时代。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机行业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精彩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2024通信业年终盘点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