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我们在中关村论坛新闻中心,服务大家是在下的荣幸”

2025年4月2日 14:00  CCTIME飞象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现场

3月2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在北京海淀盛大开幕。今年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今年论坛年会更是重点突出科技前沿和成果共享,继续推出人工智能主题日,举办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等活动,打造前沿科技的“风向标”。同时将围绕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热点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包括首次举办的开放科学国际论坛等20场论坛。


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在论坛现场严阵以待

继去年以行业首款裸眼3D-AIGC机器人“小关”惊艳全场后,云迹科技今年携复合多态机器人“UP”再度亮相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化身“年会智能助手”深度赋能新闻中心。从迎宾接待到物资配送等各种场景,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以“全能助手”之姿,为所有嘉宾沉浸式打造了一次“未来已至”的参会体验。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云迹科技行业首款裸眼3D-AIGC机器人“小关”惊艳全场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化身“年会智能助手”

一、从“小服务”看“大智慧”云迹科技走上“二次进化”之路

去年,云迹科技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定制研发了行业首款裸眼3D-AIGC机器人“小关”,并被《人民日报》发文点赞。今年,云迹科技从更高维度完成了自我进阶——复合多态机器人“UP”全面升级为新闻中心的“服务中枢”,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首次实现从单一功能演示到全场景服务的跨越式跃迁。在新闻中心现场,复合多态机器人“UP”完美展现了其“一机多能、分时复用”的显著优势,既能使用自然语言为与会嘉宾交互和提供个性化引导,也能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品递送等任务,还能与AI数字化系统HDOS协同,实时分析会场人流与需求峰值,为现场组织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北京卫视北京新闻栏目报道截图

能做到如此多场景的服务,云迹科技依托的是通过 1+N+AIoT (人工智能物联网)模式来打造场景“智能体”。不仅可以在酒店、医院等场景提供多样化服务,提升效率与质量、改善体验,还能在制造业工厂承担高重复性、繁琐产线任务,推动智能化转型。凭借跨模态学习和场景自适应能力,可迁移至新场景,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能。

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在新闻中心为嘉宾提供服务引围观

二、入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白皮书 从复合多态机器人场景应用看商业化

云迹科技的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落地应用端,更获得了学术界的权威认可。作为具身智能行业的先行者,云迹科技的复合多态机器人“UP”此前正式入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指导,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事会理事长戴琼海领衔编撰的《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复合多态机器人(2024)》。白皮书指出,全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形态——复合多态机器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与推崇,被视作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其融合了前沿科技,具备卓越性能与创新特性,为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和应用拓展了广阔空间,有望在多个行业掀起智能化变革。

这一背书进一步夯实了云迹科技的行业地位。作为领先的AI技术应用企业,云迹科技在2024年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使用前沿技术打造AI+机器人生态的想象空间,而此次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进行全场景服务,则深度体现了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和产业化落地的成熟度。

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在新闻中心餐厅做“服务员”

云迹科技在“具身智能+离身智能”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领域的全面进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加速度,也为全球智能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未来,云迹科技将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标准共建与场景创新,以开放生态赋能各产业数智化升级,共绘人机协同新图景。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算力筑基、 AI 启智,共迎数智化新纪元
精彩专题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低空经济2025:助力中国经济腾飞,成就高质量发展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