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技术壁垒再升级,AI助力达实智能产品业务逆势增长

2025年5月11日 15:22  CCTIME飞象网  

2024年,达实智能在智慧空间领域持续深耕,凭借技术突破与标杆项目落地,展现了其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战略定力。尽管宏观经济环境承压,公司通过优化订单结构、强化自主产品竞争力,在智慧空间、节能低碳管理等场景中实现多项突破。

业绩亮点:订单稳步增长,产品业务逆势增长

2024年,达实智能签约及中标项目金额达31.45亿元,同比增长6.88%,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类订单近700项,智慧空间产品类订单超5000项。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8%,但智慧空间产品及技术服务业务逆势增长12.9%,毛利率提升3.58个百分点至27.47%,凸显成本管控与业务拓展的成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六年为正,货币资金储备达15.99亿元,为后续发展提供稳健支撑。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8亿元,虽然同比下滑,但公司持续加强费用管控,四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金额合计1.48亿元,同比下降4.28%,降本增效作用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逐步从依赖行业智能化集成业务,向以“A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智慧空间解决方案业务转型,筑牢长期竞争力根基。2024年,其自主研发的智慧空间产品在多个垂直行业落地,包括招商银行总部大厦、隆基绿能产业园、比亚迪智慧工厂等标杆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AI助力智慧服务进化:从被动管控到主动决策的三大突破

“生成式AI+物联网实时数据”技术,实现了从“自动化控制”向“智能化服务”的跨越。通过AIoT V7平台的“知识库+物联网实时数据库”双引擎架构,平台动态整合设备运行、空间使用等多模态数据,形成实时知识图谱,驱动三大核心场景创新。一是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实时呈现餐厅排队人数、会议室使用状态等信息,并与设备系统联动。如会议室预定后自动开启照明,餐饮模块结合客流数据优化档口配置,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二是机器人服务集群。智能前台、巡检机器人由平台统一调度,早高峰自动规划最优路线,联动安防系统快速响应异常事件。三是能效动态优化。AI算法实时分析能耗数据,自动调节空调温度、预测设备维护周期,降低运维成本。

技术底座:AI助力创新筑牢竞争壁垒

达实智能的技术实力是其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持续注重研发投入,AIoT平台深度融合国产大模型与生成式AI技术,形成“数据感知-智能决策-设备执行”闭环智控能力,累计获得专利392项、软件著作权563项。通过全球软件界规格最高的认证之一CMMI5认证、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引入、建设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团队(SDT),研发效率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

在低碳领域,达实智能主导推动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深圳市高效制冷机房碳普惠方法学》,该方法学的发布和减排量的签发将会进一步促进广大业主推进制冷机房节能的积极性。达实大厦连续四年实现碳中和,全年接待超10万人次,成为绿色建筑与智能化融合的标杆。ESG实践方面,公司获评“2024年度最佳ESG实践案例奖”,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形象进一步凸显。

未来展望:聚焦平台化转型与生态共建

面向2025-2027年,达实智能提出“健康成长”中期战略,明确以AIoT平台为核心,构筑三条业务发展曲线:巩固智慧空间、智慧医疗等垂直行业的“生命线”;孵化设备预测性维护、数据增值服务的“超越线”。

公司积极打造LTC市场营销机制、DSTE战略管理机制、IPD产品研发机制、PM数字化保障机制、学习创新机制,以此实现健康成长。此外,生态合作成为关键抓手,2024年公司举办首届全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联动超1400家合作伙伴,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渠道网络,拓展智慧空间服务的边界。

从“自动化控制”向“智能化服务”升级的产业趋势下,达实智能以技术深耕与场景创新站稳潮头。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其在标杆项目、自主产品业务逆势增长的突破,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AIoT V7平台的AI助力,及规模化复制与生态协同效应的释放,达实智能或将在智慧物联的新蓝海中占据先机。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韦乐平详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联网技术
精彩视频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专家谈 | 中国信通院曹蓟光:大模型红利加速释放AI跨行业全场景赋能
飞象趣谈第二十五期!全球人形机器人半马首秀,中国黑科技如何让机器人跑赢未来!
看见数智福建 2025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媒体探访活动
精彩专题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