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苹果(AAPL.US)拟向开发者开放AI模型 以刺激新应用开发

2025年5月21日 16:10  智通财经  

智通财经APP获悉,苹果(AAPL.US)正准备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其人工智能(AI)模型编写软件。此举旨在刺激新应用程序的创建,并使其设备更具吸引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开发一套软件开发工具包及相关框架,让外部开发者能够基于驱动Apple Intelligence的大型语言模型构建AI 功能。苹果预计将于6月9日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公布这一计划。

Apple Intelligence已经为iOS和macOS的通知摘要、文本编辑和基本图像创建等功能提供了支持。新方案将允许开发者将这一底层技术整合至具体功能中,或用于整个应用程序。初期阶段,苹果将开放可在本地设备上运行的较小模型,而非需要服务器支持的、功能更强大的云端AI模型。

苹果此举是其在生成式AI领域努力追赶竞争对手、争夺领导地位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去年,苹果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意在缩小与对手的差距。但迄今为止,初始功能尚未被广泛使用,其他AI平台仍更为强大。苹果押注的是,若将该技术扩展至开发者,可能会催生出更具吸引力的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项针对开发者的新计划有望成为今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亮点之一,但更大的亮点可能是iPhone、iPad和Mac操作系统的升级版本。这是一个代号为“Solarium”的项目。苹果希望借此让不同设备之间的界面更统一、更一致。这种新界面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Vision Pro头显所使用的visionOS系统。

除了让开发者使用苹果的模型编写应用程序外,该公司还计划为消费者推出一项基于AI的电池管理模式。另一个正在开发中的项目是结合AI的健康应用,其中包括一个虚拟健康教练,但该功能要等到2026年才会准备就绪。

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颇为坎坷。由于存在错误,苹果被迫暂停了AI生成的新闻标题摘要功能,此举也招致多家媒体的不满。其Genmoji自定义表情工具生成的图标有时与苹果广告中的效果大相径庭。而一些更实用的功能,比如“写作工具”,则依赖OpenAI的ChatGPT来生成文本。

目前,开发者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将Apple Intelligence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例如,他们可以支持通知优先级排序和摘要功能,也可集成写作工具、Genmoji和图像创作Image Playground应用。但他们尚无法使用苹果底层AI技术——即所谓的“Apple Foundation Models”——为自己的AI功能提供支持。

由于无法访问苹果自家的模型,应用开发者只能依赖第三方技术。长期以来,苹果向开发者提供名为Core ML的框架,允许引入开源模型,包括用于图像分类、摘要生成及问答等功能的模型。开发者还可以使用谷歌(GOOGL.US)开发的TensorFlow等热门AI框架。

此外,App Store上还有一系列由主要科技公司提供的AI应用,包括ChatGPT、微软(MSFT.US)的Copilot、Anthropic的Claude、xAI的Grok以及Perplexity。这些应用都使用它们自研的AI模型。

苹果希望重现App Store初期的成功。彼时,该公司首次向开发者开放其内部技术和软件框架,带来了应用生态的大爆发。通过开放自己的AI模型并简化集成流程,苹果有望将其操作系统转变为最大的AI软件平台。

应用激增也可能带来财务收益。苹果会从应用内订阅收入中抽取分成。然而,App Store正面临全球监管机构的审查。美国一位法官上月裁定,苹果必须允许开发者引导用户前往网页完成购买,从而绕过其收入分成体系。若能涌现出大量新应用,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销售损失的影响。

苹果原本计划更早推出为应用开发者准备的选项,其中包括新版App Intents功能。这将允许用户通过Siri语音助手更精确地控制应用内功能。目前,苹果计划最早在iOS 19发布周期(从今年9月起至2026年)内引入这项功能。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什么?让数据流转 什么?构建AI大脑 来武汉光博会找答案
飞象趣谈第二十六期!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一),从“大哥大”到短信狂潮
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有何“超级”之处?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