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易欢)今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并公布试点入围名单,旨在通过试点,推动产业链各方加快协同解决目前万兆光网落地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带动我国万兆光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取得突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正处于千兆加速普及、万兆试点启航的关键时期。
那么,究竟我国万兆光网的发展趋势及技术演进实际情况如何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此前在出席活动时指出,万兆光网的关键技术已接近或基本成熟,全光+AI成为驱动网络向万兆演进的关键动能。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德朝也表示,6G、AI及算力网络共同驱动光网络代际革新。AI+时代,光接入网将面临新的通信对象、流量模式、组网交互、网络服务需求,需要从网元、网络和网业三个层面推进智能化。光接入网作为“连接+算力+能力”第一跳入口,构建50G PON+FTTR智能协同的新一代通感融合光接入网,全面提升光接入网络的带宽、时延、覆盖及网络切片等网络基础能力,筑基万兆光网。
与此同时,张德朝强调,新型光接入网的三个核心:一是采用50G PON构筑万兆宽带接入能力,二是采用FTTR提升万兆深度覆盖能力,三是通感融合提供万兆服务化能力。
50G-PON标准已趋于成熟
关键技术仍需攻关
随着国际标准制定基本完成,50G-PON在标准层面和技术层面基本已趋于成熟。敖立表示:“去年提到50G-PON的一些关键技术,以及当时50G-PON技术面临的短板,在目前来看,很多关键指标已经得到了实验室的验证。”
尽管如此,在有些关键的技术指标层面还有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张德朝指出,作为万兆光网核心技术,50G PON系统应满足C+等级32dB功率预算,局端支持“三代五模”共存,终端支持两模Combo,并支持低时延和网络切片能力。
据介绍,50G PON相比10G PON线路速率提升5倍,满足C+等级32dB功率预算挑战较大。近几年随着技术产业不断成熟,部分厂家非对称/对称系统局端功率预算性能基本满足C+等级标准要求。终端方面,考虑终端设备对成本的敏感性,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部署终端,也可考虑combo类型终端,灵活适配10G PON和50G PON局端设备。随着上行接收侧APD、oDSP性能提升,中国移动企标层面基本与业界达成一致向C+方案收敛。
与此同时,张德朝指出,当前50G PON受限于OLT和ONU芯片性能,单帧突发数目暂不满足商用要求,且突发数目增加后,上行吞吐量性能远低于预期指标,需进一步推进低时延技术产业成熟。此外,50G PON在支持高吞吐量、低时延性能的同时,设备功耗显著增加,需进一步优化局端和终端智能节能技术方案降低设备功耗。“希望后续50G-PON能把智能节能直接作为一个内生的基本功能。”
2.5G FTTR产业基本成熟
后续需推动相关技术进展
据了解,FTTR技术的标准制定工作在国际、国内及区域性标准化组织的协同推动下,已基本完成。目前,运营商已对其进行大规模部署,形成了较好的商业闭环。目前,运营商还面向小微企业推出FTTR-B(FTTO),满足诸如街道周围的餐馆、超市、药店等小微用户的网络需求。
在张德朝看来,目前,2.5G FTTR产业基本成熟,10GFTTR以及以及PON+FTTR协同的标准研制还在持续推动过程中,后续需进一步推动FTTR芯片SoC化、 10G FTTR技术和产业成熟。
张德朝强调,PON和FTTR网络端到端集中管控和智能调度是实现万兆体验保障的重要举措。基于光层原生OAM机制,将PON的光层原生OAM能力延伸到家企网络,实现两段P2MP网络端到端原生集中管控。OLT与MFU两级光+WiFi协同机制保障WiFi覆盖质量。
“中国移动提出具备确定性低时延、高精度时间同步和集中管控能力的新型PON+FTTR+RFID通感融合技术架构,并完成样机研发,该方案可根据用户应用的万兆光网服务化需求,实现了超千兆Wi-Fi保障和射频识别无源物联的异构融合“一网多用”,可提供超百个无源标签秒级100%感知水平和室内连续覆盖。”张德朝介绍称。
在应用层面,50G PON预计率先在ToB场景开展商用部署,后续逐步向ToH场景普及,典型场景包括智慧教室XR教学、自动化工厂质检、3A云游戏、以及XR、裸眼3D极致视频体验等。中国移动2025年预计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83个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建设,应用场景包含30个万兆小区、23个万兆工厂和30个万兆园区。
总而言之,当前50G PON国际标准体系已完成,技术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已初步实现对称50G C+等级功率预算,后续需推动C+方案发展及关键技术攻关,并提升系统性能和商用能力。同时,加速PON+FTTR技术攻关、标准研制和规模应用,进一步增强万兆泛在接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