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信通院李笑然:关于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2025年7月4日 09:30  CAICT未来产业与人工智能公众号  

以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各地加速谋划布局,一批先行城市已经在机制建设上取得有益探索,同时面临产业布局相似、投入结构失衡、评估方式传统、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创新要素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研究设立未来产业相关基金,建立前沿技术动态监测体系、未来产业评估评价体系、创投容错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快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提供制度基础。

一 地方未来产业培育成效与问题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先后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和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各地加速探索,初步形成技术攻关、主体培育、场景示范的协同机制。同时,同质化布局、资本结构失衡与制度缺位等问题凸显出产业发展仍存在堵点。

(一)围绕六大方向遴选技术,但区域布局存在同质化倾向。

中央层面提出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六大未来产业方向,广东、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提出建立新赛道动态捕捉机制,开展前沿技术“地平线扫描”,强化技术“奇点”和市场引爆点识别能力。形成“国家定方向、地方选赛道”的分级遴选模式。同时,不少地方追逐热点赛道,产业布局高度相似,面向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跟踪和动态捕捉机制尚不健全。据统计,在17个已发布未来产业相关文件的省份中,14个布局量子科技领域,14个提出发展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各地采用“边探索、边布局”的推进模式,往往存在知识盲区。一些地方在调研中反映,在未来产业赛道方向如何把准方面存在困惑,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二)引导各类资本加大投入力度,但投入结构仍存在失衡。

一方面,发挥财政引导作用,2024、2025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安排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合肥等地设立大体量政府引导基金和未来产业投资母基金。另一方面,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核心作用。如上海市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初步形成“财政+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资本投入结构存在失衡,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有限合伙人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1.2%。市场避险情绪过重。2024年我国股权投资(早期/VC/PE)总额和投资事件均大幅下跌10%,金额约为6036亿元,仅为美国的8%,投资事件约八千起,仅为美国的40%。

(三)积极探索各类机制建设,但相关标准制度尚未建立。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推进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安徽省提出研发风险共担机制,推动政府采购首购、订购;多地上调国资容亏率,广州市黄埔区提出“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破解“不敢投早”难题。同时,评估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据调研,创投基金公司在未来产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往往采用通用评价标准,且缺乏量化指标,尚未建立针对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可量化的投资评价体系。风险管控机制、投资评价机制等尚不健全。风险管控上,常规的投资检查评价频率低且节点固定,国资基金难以及时掌握不同类型投资风险情况。投资评价上,仍有地方沿用传统招商思路,将企业注册落地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导致资源错配。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单纯依靠局部优化已难以适配未来产业的动态需求。亟需从顶层设计重构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战略为引导、市场配置为核心,技术创新为支撑,通过多方主体协同破解“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中的资金断档与风险错配难题,推动前沿技术跨越创新“死亡谷”,实现技术突破、资本增值与产业升级。

二 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建设思路

参考美国创新支持举措,我国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建设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双引擎”动力。既有国家战略的强力牵引,避免市场失灵导致创新停滞,也依靠市场对技术价值的敏锐捕捉,防止行政过度干预造成资源错配。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美政府成立“星际之门”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市场资本积极投资人工智能应用和产品。二是“接力赛”运行。政府主导技术攻关第一棒(0到1),企业与资本接棒中试转化(1到10),最终由市场完成产业化冲刺(10到N),各环节通过共享平台和政策工具无缝衔接。如,美政府“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分别在企业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项目研究开发阶段进行资助,而在成果商业化阶段不再资助。三是“安全网”保障。通过风险补偿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工具,为创新“兜底”,既降低失败代价,又让敢闯者分享超额收益。如,美国在芯片战略中,设立4个政府专项基金支持本土芯片制造,资金补助达527亿美元,还为芯片企业提供投资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

三 策略建议

(一)加强前沿技术跟踪预测,定期发布关键技术清单。

一方面,建立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瞭望站”,打造专业系统和专门团队,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动态捕捉识别未来产业技术“奇点”和市场引爆点,研判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方向,建立未来产业“白名单”。另一方面,定期编制并发布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标志性产品清单和场景应用指引,明确重点方向并动态更新。强化前沿技术多路线布局,定期发布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图,加强不同路线发展的态势监测。

(二)研究设立未来产业相关基金,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一方面,研究设立国家级未来产业相关基金,支持揭榜挂帅、先导区建设培育等。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精准挖掘未来产业硬核科技企业和优质项目。拉长国有母基金投资周期,推动政府引导基金适度降低返投比例,推动未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建立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支持国资基金打造未来产业耐心资本,建立国资创投尽职免责、容错容亏机制,建立健全适应未来产业投资特点的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私募机构白名单机制,对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绩效明显的,在合作设立子基金、共享投资项目储备库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三)建立健全评估评价体系,引导各地科学精准布局。

一方面,建立多维度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搭建智能化评价评估系统,开展前沿技术和项目成熟度和风险评估,为项目投资提供决策支撑。建设未来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平台,定期发布未来产业运行情况,绘制未来产业布局地图。另一方面,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瞄准地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

编 辑:路金娣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2025MWC上海|中国信科:全栈算力创新应用 为AI时代构筑数智基石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