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英特尔通感智算深度融合,赋能云边端智能未来

2025年9月25日 11:51  CCTIME飞象网  

2025924日,北京 —— 今天,英特尔专题论坛“赋能通智算原力 塑造数字芯未来”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成功举办。会上,英特尔不仅围绕网络边缘产品进行深入解析,也邀请生态伙伴针对无线网络、媒体应用等实践方案展开精彩分享。

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事业部总经理阮伯超表示:“我们正步入一个万物互联与智能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与边缘不仅是数据的入口,更是智能化应用的关键节点。当前,以低空经济、移动智能体、智慧交通、精密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增长模式,都对网络与边缘的AI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英特尔致力于通过底层芯片创新,为客户提供可持续演进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基于至强6系统集成芯片打造的智算平台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体现,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产业智能化变革的积极响应。”

以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未来

会上,英特尔围绕至强6系统集成芯片和网络控制器产品进行深入技术解析,展示了英特尔针对网络与边缘应用所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性能提升。

诚如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客户支持经理吴菁华在演讲中所提,专为5G边缘和电信网络应用打造的英特尔至强6系统集成芯片(SoC),结合至强6处理器的计算芯粒,将高算力、高带宽、高并发AI与高能效集于一体,满足用户在数据处理、网络管理和服务交付的严苛要求。其通过结合英特尔高级矢量扩展(AVX)与高级矩阵扩展(AMX),使AI RAN性能较上一代提升至3.2倍1,并无需独立加速器即可重新定义性能标准。得益于英特尔vRAN Boost技术,与前几代产品相比,其可带来高达2.4倍的无线接入网(RAN)容量提升2,和70%的每瓦性能提升3。值得注意的是,其也通过集成英特尔媒体转码加速器,在视频转码中实现高达14.25倍4的性能功耗比提升,以更低能耗为体育、游戏等直播场景提供近实时的体验。

英特尔以太网控制器E830在提供领先的性能、可管理性与互操作性的同时,以开放架构实现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该产品与上一代E810保持驱动兼容性,可确保多代产品间的软件一致性,从而以更简易、更平稳的方式实现数据中心的现代化升级。英特尔以太网控制器E610凝聚了英特尔数十年的技术积淀,通过10GBASE-T与2.5GBASE-T连接技术、可靠性、功耗优化架构等实现突破性创新。E830与E610控制器采用以硬件可信根(RoT)为核心的现代标准化加密安全体系,借助设备认证与安全固件更新功能全面提升以太网安全性。

助力AI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为网络与边缘提供创新应用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英特尔凭借其在硬件、软件和平台解决方案方面的深厚积累,为网络与边缘应用提供一套标准化、通用性强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云、边、端不同领域的统一平台,助力运营商、行业用户向智能化转型。

随着AI部署正从云端加速向边缘延伸,英特尔凭借覆盖广泛的AI产品组合,将领先的推理能力直接带到主机CPU之上,为边缘智能注入强劲算力。基于性能卓越的CPU打造的英特尔网络边缘AI开发套件,为网络边缘提供定制化AI框架,具备快速推理性能,能够轻松应对高并发与低时延场景。同时,套件配备简洁易用的部署与开发工具,助力网络边缘AI应用更快落地、更高效运行,加速产业智能化进程。

在网络安全领域,英特尔还提供了开放的网络安全参考软件,使企业能够更轻松地使用AI技术。面对未来,英特尔将继续秉持协作的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优化用例,帮助更多企业,更好地推动业务高效、智能化发展。

在硬件基础之上,英特尔也在持续迭代开发FlexRAN软件,于7月推出全新的FlexRAN 25.07版本。在至强6芯片平台上,该版本进一步提升了RAN处理性能,充分发挥 CPU 的5G-ISA指令与vRAN Boost加速器的优势,支持更多的小区配置和无线特性。在不断增强5G功能的同时,借助vRAN Boost对4G Turbo编解码的支持,FlexRAN也强化了对 4G的支持,以更好满足市场对 4/5G 双模的需求。

通过与运营商及行业伙伴的紧密协作,并持续投入创新技术,英特尔正逐步探索基于统一平台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网络的新路径。未来,英特尔也将继续携手生态伙伴,推动网络与边缘应用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助力产业生态壮大。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黄宇红:量通智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精彩视频
捕捉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精彩瞬间,飞象带你穿越人海,直击科技前沿!
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黄雒蒙:加速CT与IT融合创新,打开行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工程师孙韶辉:深入开展通智融合,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卫通: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精彩专题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