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立讯精密:通信+汽车协同发展,催生新增长动能

2025年5月12日 11:54  CCTIME飞象网  

4月25日晚,精密制造龙头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

同时,立讯精密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1-6月业绩预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75亿至67.45亿,净利润同比增长20.00%至25.00%。

立讯精密增长的活力来源于公司深耕精密制造业,业务多元化协同发展。立讯精密在巩固、增强自身消费电子客户份额的同时,积极布局通信及汽车等新兴优质领域,发展为综合覆盖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充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

汽车营收增速近50%,收购巨头莱尼加速出海

2024年,立讯精密汽车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实现快速增长。立讯精密汽车板块传承了消费类电子多产品线发展的成功策略,历经十余年的沉淀和发展,如今产品矩阵已基本成型。

立讯精密通过垂直整合,已成为集完整的低压、高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以及充电枪等设计、验证、制造于一体的综合供应商。目前,汽车线束占据了汽车业务60%的份额。在2024年新增的45亿销售额中,线束产品贡献了27亿,是行业内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家。

2024年9月,公司启动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莱尼是欧洲第一、全球第四的汽车线束巨头,产能及客户遍布全球。相较于在海外做0-1的建设,这次收购将大大缩短了建设的时间,为立讯抓住海外业务拓展的窗口期搭建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平台。

根据乘联会,今年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51.1%,比去年同期增长8.8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渗透率已经达25%,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40%。可以看到新能源车及智驾相关的多个子行业的渗透率拐点已经到来,即未来3-5年,行业成长的空间较大,确定性较高。

立讯精密汽车产品线丰富,除线束、连接器外,公司还具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动力系统等产品,且已成功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重点打通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以更开放的生态合作模式深度参与整车智能化进程,逐步实现在全球汽车Tier1市场的战略性突破。2024年立讯精密智能控制类产品销售额增长了15亿。

回顾2024年,在自主品牌崛起与外资品牌加大中国区研发投入的双重驱动下,立讯精密现已跻身Local for Global第一梯队零部件供应商行列。未来,立讯精密有望凭借快速迭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全球化供应链优势以及研发创新优势,结合对车规级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深刻理解,继续实现向汽车产业相关产品的跨界赋能。

通讯业务多项技术突破,受益AI应用爆发快速增长

2024年,立讯精密通讯业务收入为183.60亿元,同比增长26.29%。随着AI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呈爆发式增长,AI数据中心对于算力、数据传输速率与质量、散热及能源管理的需求呈现指数级攀升态势。在此背景下,立讯精密敏锐洞察行业趋势,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前瞻性布局数据中心零组件,并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

立讯精密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铜缆高速互联、光高速互联、热管理及电源管理四大板块,推出了如224G KOOLIO CPC(共封装铜互联)、Intrepid Cable Cartridge、1.6T OSFP DR8 光模块、800G OSFP 光模块、1.6T OSFP ACC 有源铜缆等创新产品。

立讯精密目前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在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份开始已经跟多家客户进行预研。光连接产品方面,公司的800G硅光模块处于量产阶段,1.6T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同时LRO/LPO等关键技术立讯精密在非常早期就进行了布局。

热管理方面,立讯精密已经完成产品线的全场景开发和覆盖,2025年热管理产品线的营收和利润均有望超过100%增长。同时,公司不仅将在国内快速导入所有云厂家及设备厂家,还有望突破北美1-2家 CSP(云服务提供商)客户。

电源管理方面,立讯精密的三次电源产品已经通过了北美核心客户的认证,并且在2024年10月底已经量产。目前公司在北美已有十多个项目处于量产或者开发状态,希望通过三次电源在北美建立的客户影响力,加快一次和二次电源的导入速度。

中银国际证券研报指出,未来立讯精密将通过前瞻技术布局和灵活业务配合模式,扩大在电连接、光连接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前瞻布局散热和电源领域产品,以高速互联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做客户和产品拓展。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韦乐平详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联网技术
精彩视频
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有何“超级”之处?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专家谈 | 中国信通院曹蓟光:大模型红利加速释放AI跨行业全场景赋能
飞象趣谈第二十五期!全球人形机器人半马首秀,中国黑科技如何让机器人跑赢未来!
精彩专题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