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华为 TruSleep科学睡眠

2018年7月3日 16:49  CCTIME飞象网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于2018年6月29日-7月1日在哈尔滨友谊宫召开,这是国内睡眠医学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也是我国睡眠医学科学界两年一次的盛会,它将为全国所有致力于睡眠疾病的同道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11.jpg

  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

  华为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副总裁牛红亮先生代表华为参加了本次大会。作为本次参会的唯一手机和智能穿戴厂家,也是国内最早推出PPG睡眠监测的智能穿戴厂家,华为致力于通过智能穿戴和AI技术解决睡眠监测在家庭普及方面的难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以最小的代价在家中就可以实现精准的睡眠监测。

22.jpg

  以往用户要做一个完整的睡眠监测,需要在医院戴上庞大的PSG睡眠监测设备住院观察,患者往往也需要在预约后等待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安排检查。不仅仅是成本高和操作困难,而且PSG需要在医院进行, 首夜效应明显。许多患者会随着睡眠环境的改变发生睡眠行为的改变, 检测结果与平时的睡眠行为存在差异。

33.jpg

  基于手环/手表等穿戴产品的睡眠分期监测,具有大众接受度高,舒适性好,成本低,可7*24小时佩戴的优势,让睡眠分期监测技术从医疗市场走向大众健康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HUAWEI TruSleep

  TM

  睡眠检测技术

  HUAWEI TruSleepTM 科学睡眠——业界首个基于PPG的睡眠分期监测技术。

  HUAWEI TruSleepTM睡眠检测技术(科学睡眠)能够自动识别测试者的入睡时间和出睡时间,并判断测试者的睡眠状态(包括浅睡、深睡、快速眼动和觉醒)。

  本技术主要使用的数据为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动作数据(ACC)、心率传感器获得的脉搏波信号(PPG)以及佩戴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设备佩戴状态。

55.jpg

  HUAWEI TruSleep

  TM

  睡眠监测准确度媲美医疗水平

  HUAWEI TruSleepTM睡眠检测技术与哈佛医学院CDB中心合作,其中的睡眠状态识别方法使用的是心肺耦合(cardiopulmonary coupling,CPC)技术。心肺耦合是指心血管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之间内在的协调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在用于研究睡眠质量和睡眠呼吸事件时,通过分析心跳波峰间期RR序列和呼吸序列EDR之间的耦合强度,定量评价睡眠质量、筛查睡眠呼吸事件、给出睡眠状态。

66.jpg

  根据哈佛医学院CDB中心(Center for Dynamical Biomarkers,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测试结果,基于TruSleep睡眠检测技术得到的睡眠状态分析结果与基于心电图的心肺耦合分析结果有高度的吻合,综合时长精度93.8%,深睡时长精度88.8%,浅睡时长精度90.7%,REM时长精度85.6%。

  根据瑞士伯尔尼大学验证,对标准多导睡眠监测,HUAWEI TruSleepTM睡眠检测技术对于睡眠状态的识别准确度为96.3%,认证结果在2018.3被欧洲的知名学术会议EAN收录。

  构建完整的睡眠解决方案,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通过与哈佛医学院合作,我们制定了睡眠质量评分体系,并结合用户的活动、睡眠等数据,有效识别6大类、10种典型睡眠问题,针对这些典型睡眠问题提供200+条改善建议。

77.jpg

  基于手环的HUAWEI TruSleepTM睡眠核心监测技术,华为正在积极构建完整的睡眠解决方案,帮助睡眠亚健康人群,通过舒缓减压、助眠音乐、睡眠习惯养成等服务逐步提升睡眠质量。

88.jpg

  为了更好的解决失眠人群的睡眠问题,华为和国内多家医院、睡眠服务机构一起积极开展失眠疗法研究。

  华为拥有340万+睡眠人群的数据样本,是中国最大的睡眠数据库之一,通过形成用户、数据、服务三者的闭环,帮助用户解决睡眠难题。同时,我们诚邀广大用户一同研究体验智能穿戴HUAWEI TruSleepTM睡眠核心监测技术,让睡眠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共享科学睡眠成果。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