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邓忠礼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通信传输发展史

2008年12月16日 15:32  CCTIME飞象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邓忠礼教授(右一)

    访谈时间:2008年12月15日

    地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原传输所)

    访谈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邓忠礼教授

    访谈背景: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我国电信业也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为此,飞象网特推出“改革开放30年”系列访谈,回顾我国30年通信业的变化和发展。

    今天,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话题,我们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邓忠礼教授,与大家一起畅谈中国电信业近3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访谈实录: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回首30年,您作为有线传输、光传输方面的专家,您认为中国的光通信产业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如果总结归纳的话,可以概括为几个发展阶段,哪些事件让您感触最深?

    邓忠礼:我在电信科研岗位上工作42年,改革开放前16年有10年做的事与电信科研没关系。退休前26年,赶上改革开放电信大发展。我国电信30年快速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由于我国电信业界近30年来还没有可供自已建设使用的发明、创新,所以不可能从技术上划分发展阶段。同时,因为电信网的发展特点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世界电信发展总是以科技发明为标志。例如1957年发明半导体晶体管,1962年脉冲编码电话标志电话数字化开始。又如60年代计算机发明,成功用于通信,1970年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诞生。1982年进入中国。再如1983年发明移动电话,1987年进入中国,1994年开始全国联网到2003年10月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亿,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数量双双跃居世界首位。

    所以,如果对中国电信业进行阶段性划分,我觉得应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至1982年,为我国通信业的起飞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2至1994年,为我国通信业网络数字化时代;

    第三阶段是1994至2007年,为我国光通信/移动赶超时代。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仅仅是从公用电信网采用的主要技术演变看我国电信网发展。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它的角度来划分发展阶段,例如从发展效益角度看电信网发展:2000年以前是强调业务量、网络覆盖、传输容量的时代;2000以后是强调成本、服务质量、网络优化的时代。

    从规模总量上看,我国网络容量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达到8000万,位居全球第二。光通信1994年开始用世界上标准化的新一代系统-同步数字体系,大范围、高速建设光缆网,1998年底,在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的格状网络。到2007年底,中国光缆长度达到456万公里,其中长途线路达73万公里。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大胆地把世界上的最先进的通信技术都引进来为我所用,我国电信30年快速发展,用户总数和技术先进性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前我们说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现在就公用电信网现代化水平来看,我国肯定已超过了一个大国。但是按人均数比例来计算的话,我国还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主持人:30年来,中国光通信的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

    邓忠礼:对于中国通信业发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上,我有两点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数字通信和光通信标准化的成功经验。

    数字通信和光通信标准研究是电信科学研究的一分,发展电信标准先行。20世纪70年代数字电话发展初期就遇到将摸拟话音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标准化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上有两种标准,即美国的μ律脉冲编码/24路,欧洲的A律脉冲编码/32路。

    改革开放前,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解就是不能和外国一样,就提出了“中国品牌”的A律脉冲编码/24路。就在邬贺铨院士主持的中国A律脉冲编码/24路科研成果鉴定会上,一批有远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提出要与世界接轨,采用国际标准。当时邮电部主管科研的领导也支持专家学者的意见,决定“推倒重来”,按欧洲标准重新开发。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来自各个单位的人员能放弃门户之见,达成共识,选择欧洲标准,为后来数字通信和光通信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时主管这一工作的就邮电部科技司一家,比较好协调,做出了功德无量的决策。

    移动通信世界上有三种标准,TD-SCDMA(中国,WCMA)(欧洲),CDMA2000(美国),由于实际上没有做到标准先行,造成了我国三个标准三张网的局面。

    第二个感受是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许多发明,创新是数字通信和光通信发展的基础。195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半导体晶体管。1962年发明光纤,1970年实现的光纤实用化,以及后来新型光纤的研发。可惜这些发明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主持人:30年来,中国光通信发展是否也有不足之处,总结起来有哪些需要我们今后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邓忠礼:如果说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我觉得,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培养有独立人格,敢想,刻苦的人才;其次,加大投入,没有高投入就没有高科技;最后,中国的富入还不富,大部分富人还不会从事高风险投资,国家必须拿出钱来支持空缺,填补空白。例如我国仪表研发的问题,目前,我国所有高挡仪表全依赖国外,全国没有一个向上发展的仪表研究所,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有自已知识产权的电信仪表。仪表标准也断挡了。

    其中,我想着重讲一下技术创新的问题。

    30年实践我们认识到电信网发展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30年的技术进步不再局限于局部设备的改进,如电话机从拨号盘话机发展成按键式多动能活机,交换机从纵横制交换机发展成程控电子交换机。

    而对于网络整体的创新就是我所说的系统创新问题。为说明系统创新,可以列出闻名于世的例子:分组交换网(PS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帧中继(FR),异步转移模式(AT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WCDMA/CDMA2000,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PON),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因特网(Internet),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家庭电话线网络(HomePNA),兰牙(Bluetooth),弹性分组环(RPR)等,这其中没有哪一个是在中国发明的。

    改革开放之后终于有了突破,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TD-SCDMA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中占了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重要发明就寥寥无几了。

    中国并不是不能开发系统。事实上,中国研制了许多系统,但这些系统要么是不能实用化,要么是人家已经实现过的系统,凡是外国人开发的,中国迟早都会自巳研发出来,而且还可能有所改进,只是成不了系统的原始发明者,当然也就没有知识产权。

    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是,国外许多系统创新中有不少海外华人的功绩,但在中国本土的研究人员中系统创新的成果却很少。更可惜的是,在很少的创新中,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今后的努力方向上,首先我们要提高认识,特别是科技管理层领导要提高创新意识,认识到中国电信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再往前走,可借鉴的外国先进经验越来越少,形势所迫,必须自巳创新。

    主持人:邓老师,您刚才也谈到了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那其实今年对于中国通信业来说是意义深远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电信的重组、大部委的成立、奥运的检阅,您如何看待下一历史阶段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

    邓忠礼:上一届政府电信拆分(2002),这一庙政府电信重组(2008),今年(2008)末到明年(2009)初要发第3代移动通信牌照。我想这些重大改革政策最初想法都是很好的。要政企分开,有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降价,老百性得实惠,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是事后达到的效果看,都不尽人意。

    我想说的是电信业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分解成软科学课题,逐一研究,国家必需拿出钱来,组织稳定的队伍,进行研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出台政策。

    现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专家、教授发表意见。我感到他出的成果太多,太快,提出的建议中操作层面的较少。加之他们科研经费太少,可以推测,专家、教授的意见大多源自他们个人的灵感,而不是他们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电信拆分、重组这样的大动作,即使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事实证明付出的代价很大,在解决一些问题之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对我国电信网如何发展,我也有想法,人微言轻,我知道“主意”不被采用等于零,但仍想借你们采访的机会,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引发更多的人思考。

    首先,我觉得中国的部分电信企业可以试一试民营化运作模式。

    其次,根据中国的国情可建设两个电信网,而不是把不同服务等级需求的业务放在一个网里。一个是优质,高价,高安全、可靠的网;另一个是低价网,该网络只做到尽力而为地服务,质量、安全问题大部分由用户自已负责,管理上“放宽政策”。

    两个网的底层用的光缆传送网可能是一个,部分技术也可能相同,但资源的配置要根据经济效益来分配,这样才能解决目前不合理的情况,占用资源少的电话业务收入多,而占用资源多的互联网业务收入少。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接入网的成本问题还是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一方面有没有新的改良的措施?

    邓忠礼:在国外,针对接入网降低成本的问题实际上从60年代就提出来了,当时已经认识到,整个网络的成本在降低,核心网的部分在降低,接入网的成本却一直降不下来,主要原因是接入网层面上,一个用户就要用一对线,不能共用,另外接入网布线方面,本身原材料的成本等等都是降不下来的。于是就想用无线的方法,所以大量地发展了手机,从手机直接接入,可以说已经是克服了一部分了;

    但是固定网络的这部分,占带宽资源比较大的这一部分,虽然现在发展光纤到户,但是成本还是没降下来,因为光纤的成本也比较高。

    现在我想如果要降低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有新的技术,有革命性的东西;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让使用量增加,随着老百姓的收入的增加,光纤到户的用户数越来越多,这样产品价格会大量地降下去,毕竟光纤所用的材料毕竟不是铜,资源相对丰富。

    主持人:马上进入2009年了,您能不能预测一下未来在光传输方面将有哪些特征呢?

    邓忠礼:现在还看不到革命性的变化,但是他的一个趋势就是在我们核心网光的传输容量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光纤会继续向用户方面延伸,更多地向这方面发展。

    主持人:最后,寄语未来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之路,您能不能说一说您的期望。

    邓忠礼:我的希望未来的中国电信业能够更加重视软科学的研究,希望中国未来能够在系统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编 辑:计育青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