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飞象访谈:TD十年风雨路程

2008年3月21日 14:33  CCTIME飞象网  作 者:王彬 何奇

   

    2008年,是TD一路走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风雨历程,有辉煌,有奋斗,有艰辛,也有无奈。

    今天,十城市的规模建网让我们看到了TD未来的希望;但同时,政府和运营商不完全明朗的态度又让我们感到困惑。今天的TD究竟处于什么境地?它的未来要走向哪里?对于TD的十年路程,我们究竟该如何剖析?为此,飞象网特别策划了“TD十年”大型专题报道,现场连线权威专家和TD当事人,解读一个不一样的TD十年。

    被采访人:

    李世鹤——中国3G之父,原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

    王京——中国北京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李进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记者:如果将TD十年发展经历划分几个重要的时期,您认为这几个阶段应该如何划分?这个阶段TD都经历了什么重大事件?对TD发展意味着什么?

    王京:从技术发展角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2):研究开发阶段:从98年提交规范开始。该阶段特点是大唐移动独挑TD;科技部、发改委和信产部三部委联合支持的C3G项目,该项目包含三个课题,唯有TD为大唐独自承担。

    第二阶段(2003-2005):产品开发阶段。标志:TD产业联盟成立,发改委拿出7个亿提供经济支持,由几家制造商逐渐进入TD领域开发产品;知识产权逐渐出现规则,大唐的技术逐渐能扩展、释放到其他制造企业,突破了大唐TD知识产权壁垒,建立了多家制造商进行联合的开发环境,形成从系统制造到手机、芯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第三阶段(2006-至今)试验建网阶段,从技术角度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该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运营商开始介入TD,逐步进入规模商用试验网阶段;

    第四阶段:大规模商用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运营商的策略,有钱并不是做TD的最好先决条件,中国移动上TD存在一定弊端。

    一、3G的业务应用方向不明。中移动肯定要有一个质的变化才会上,中国移动的TD业务定位是高速的数据,HSDPA的上行速度为2兆,如果以此作为是否大规模商用的标准的话,只有相当于高端笔记本的用户才需要这样的服务。

    二、拓展到话音的业务。中国移动可能不发展或不注重3G话音,2G的话音质量太好了。移动对TD终端不断提出要求,目前是双模双待,那么独立的TD用户到底达到多少才能算大规模商用,此外,重组等问题也与此相关,国家的想法是三个标准三分天下难度很大。2G上马后直接替代了1G,目前看来,3G对话音的改善,并不像2G代替1G那样明显,2G起码还要存在二十年,运营商考虑到中低端用户需要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上3G。可视电话还需要进行市场培育。中国移动希望能平滑过渡到3G,如果移动只用TD做数据卡的话,进程也会非常缓慢,对联通CDMA2000的数据EX卡用户的冲击将会很大。年内大规模建网一年肯定没问题,但用户数量令人担忧,到底能达到多少才能算作“大规模”商用。CDMA两年前都铺好网了,但截至目前,用户数与G网用户相比还是很少。如果是让电信上TD,用TD去平滑过渡小灵通,去年年底TD就能有几百万用户也有可能。现在让中国电信把占着3G频率的小灵通退出来给中移动,难度也相对较大。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中国电信不可能像中国移动一样一下拿出300亿投资建网。

    李进良:TD发展按两届政府划分为两个阶段,本届政府对TD的大力扶持使TD有了大踏步的进展。

    第一个是TD产业联盟的成立,合理解决的自主产权的问题。

    第二个是国家专项的确定,我曾经给政府写过报告,应当向TD投入20亿资金支持产业化,最后政府投资21.7亿元支持TD产业发展。这笔专项用款大大调度了各个领域的积极性。第三个,及时阻止运营商建设的WCDMA网络。第四个,2006年在三个省市进行规模试验,确认TD技术没有颠覆性的缺陷,能够产业化和商品化。最后是十个城市规模建设TD网络。这都是在第二个阶段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才使得TD有目前的进展。

    李世鹤:重大事件有以下4件:1、技术标准得到通过2、国家初步表示支持,划分频率3、形成产业联盟4、两次现场试验,后两个更为关键,真正为实现TD大规模商用打下了基础,这四个标志性事件把TD十年自然划分成五个时期。

    记者:请详细介绍一下目前TD的整体建设情况?

    王京:以前和大唐一起做测试,感觉北京二环的室内覆盖不是很好,大概是二环以内楼体比较复杂。

    “基站选址难”问题确实存在,由于承重等问题,3G基站不能和2G系统共站址,覆盖二环的时候有些小区不让进,中移动就采用单独加杆的方式解决,但也不排除个别“共站址”的情况。当然,建网速度和合运营商的态度是有关系的,上海、厦门等地的运营商相对较为积极。目前,中移动采购来的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处于优化黑洞、补设备的阶段。

    终端是否成熟很难下定义,这和中移动的要求有关。2006年开始进行终端测试,2007年,以核心技术为主的终端已经达到让用户可接受的程度,虽不能和成熟的2G终端相比,但是比2G初期的终端表现好。上海多普达想成为产业联盟成员,正在努力做TD高端手机,多普达TD终端从外观上和多普达2G手机完全一样,并且能支持诸如可视电话等3G业务。多普达走到就是中高端路线,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

    去年年初单模的终端已经可以使用,但随着中移动要求的不断加码,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去年年底满足中移动要求的双待终端才逐渐成熟。目前看来,和原来计划相比,中移动已经加快了进程,中移动在第二轮招标中加大了2G数据卡的采购量,试图从联通那里分流一部分数据卡业务。

    相对而言,终端的实力较弱。但总体而言,拿出几十种TD终端供用户选择还是有保证的。预售价3000—4000的TD双待终端给制造商很大的压力,我曾亲自参加过TD终端的测试,,其严格程度远远超过WCDMA、CDMA2000等,由于从事研究TD的人相对较少,标准本身也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所以TD终端测试不仅条目繁多,而且必须经过一轮接一轮的系列测试。

    中兴华为普天大唐等系统厂商整体实力较强,有其他3G标准的基础,专门开发TD系统的投入较少,甚至用集成电路就可以满足商用要求。

    我非常看好TD技术的演进,标志性事件就是去年的大会给出了一些很碎很散的频点,只适合发展TD,因此,频率使用率上比CDMA有优势,但是WiMAX对TD的冲击也不容忽视。LTE技术中也融入了TD的核心技术,未来TD可能是,爱立信、阿尔卡特

    未来TD技术演进并不一定完全由中国完成,应该向中国主导的方向发展。

    TD等3G技术的成长确实是令人困扰的事情,TD的用户到底是谁也不是很清楚,目前为止,非3G不可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靠一两种业务把3G做起来的肯能性不大。

    据说正在向友好用户发放TD手机。上海正在征集友好用户,只要填卡申请、定期撰写体验报告就可免费试用。预计,TD用户的数量可能占到移动通信用户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移动高速数据可能将为3G应用提供通道,但其计费等问题仍值得思考。有人对视频电话、视频点播及手机游戏等消耗网络资源的业务寄予厚望,但是否能够逐渐普及和真正应用还是个疑问。手机这么小的屏幕是否真正适合用来看电视和视频还是个问题,GSM制定标准的时候也没想到短信会在中国这么火爆,运营商做TD很可能做成通道,这是运营商不乐意看到的,但运营商逐渐向通道角色演进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中移动等运营商也在积极开发类似定位等业务,目前的展讯、T3G、ADI等芯片厂商基本都能提供TD芯片,展讯稳定性相对较差。射频芯片提供商美信已经宣布退出,建网规划问题说不准,很难说。

    李进良:目前十个城市的网络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网络优化。其中,北京的网络建设相对缓慢,因为中国移动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集中精力在北京建设TD网络,广州80%的TD基站是利用了原有的2G基站,减少了很多困难,北京是全部新建TD网络。上海的展示厅已经开放了,广州TD展示厅仍未正式向公众开放,但是内部认识透露展示厅的规模非常不错。TD终端的友好用户,需要签订合同,合同规定两个星期要向相关部门汇报使用情况。

    李世鹤:十个城市除了北京,其余都已建设完成。本月底,中移动将对十城市网络建设完成验收,目前验收正在进行中,情况也很正常。

    现在网络建设阶段没有用户,网络验收后才能有用户。

    只要是发放TD的城市里面,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用户。国家政策倾斜给运营商的资费调整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目前有多款通过了测试,现在终端使用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此前所谓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的质疑都已成为过去,起码是一年以前的事情。

    芯片国内有展讯、北京T3G、重邮信科三家,国外有TI、ADI两家,这五家芯片提供商产品性能稳定,不存在瓶颈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不用就永远没有”,一个手机厂家要把手机生产线开起来需要很大的投资,大规模商用之前,终端厂家的生产线就不会开;生产线开启初期,成品产量肯定不高,质量也会有问题。只有大规模商用才能让手机厂商的生产线转起来,否则一个厂家每月都要亏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一年多前,手机厂商答复发改委领导,'一两千部终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做,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要么每月生产十几万或者几十万,要么就是零。

    现在TD终端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是否大规模商用,否则就永远没有。香港当年上WCDMA的时候,只有两款终端,每台终端要备三个充电器,一个放在家里,一个放在车上,一个放在办公室。家里充好电,到了办公室可能就没电,就能够大规模商用,现在已经解决了终端的问题。为什么TD这点时间都不给呢,现在大家讲的所谓问题,我感觉这是对TD终端的苛求。

    记者:TD目前的形势非常微妙,一直在小步前进,却又始终看不到规模建设的迹象,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口头支持总落不到实处,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下一步TD究竟会怎么走,从现在来看仍没有定论。您认为,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目前TD陷入尴尬局面,政策,技术,市场,演进策略,还是资金问题?

    李进良:我认为“国民心态”的看法是TD陷入尴尬局面的一个原因,我国的百姓对于自主研发的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全部抱着观望的心态。

    第二,在方针已经明确的前提下,TD建设的具体实施方面没有非常明确规划,城市建网和终端招标两方面可以分开进行,并不存在“串行”关系。终端招标好像“指挥棒”,它带动了投标和不投标的企业加入到TD建设中来,虽然只有四家厂商投标,但是有更多为其服务的企业也参与进来,所以TD招标带动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李进良分析,当TD试验的十座城市确定后,三月份开始招标,6月开始建网,8、9月份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工业生产要有连续性,企业对TD下一段招标不敢确定,所以众多企业不敢冒然进行下一阶段的投入,大批工人和设备就会闲置。TD的建设应当有明确的规划,企业才能有所准备。

    李世鹤:今年必然会全国大规模建网,至少要做到厂家连生产都来不及的程度。所谓“大规模”不是十几个城市的试点,而是全国30个省、2000多个县、几百个中大城市的全面行动。移动通信是规模效应,没有全国性网络就没有办法得到广发使用,光试点是没有用的。

    2008年2月国务院已召开会议,运营商重组、3G启动紧随其后,人代会结束后,各环节很快就会动起来。

    记者:第二批终端采购,标的只有20~30万部,您觉得反映出了什么信息,是企业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商业策略、还是包含了政府意志在里面?

    王京:我不清楚中移动在招标采购终端时采用的哪种付款方式,如果像当年联通定制那样,只有等终端卖给用户后才付钱给手机厂商,采购再多对手机厂商也没有什么好处,当年的海尔就是因此而退出了联通的定制。

    中国移动到底定多少台和TD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关键在于TD业务是否能够吸引用户。最近中移动通过内部试用发现TD数据卡效果不错,就马上加大了数据卡的采购量,这就表明中移动目前也是在摸索试探中国移动确实需要试探一下到底有多少用户,其实还是反映出中移动对TD的不信任。

    从网络建设等工作来看,中国移动确实比中国电信、网通扎实。只要中移动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做好TD。

    李进良:由于目前终端招标拖延现象比较严重,二期的招标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计划。现在建成的15000个基站最少支持1000万个TD用户,1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谈到TD要“走进奥运,惠及百姓”,节目中用户在现场看到奥运比赛时能将精彩场面发送给场外亲友。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TD终端播放奥运“鸟巢”场景的新闻。这说明我国政府极力主张将TD大规模应用到北京奥运会中。

    我认为,如果我们要实现TD“走进奥运,惠及百姓”,最主要的是建设网络,目前网络已经建好,就要实现网络的优化,以广州为例,现在有4000个GSM基站,而TD基站只有2000个。这说明还有些地方信号覆盖不到,这就需要继续优化,并不是TD的技术有颠覆性的缺陷和问题。

    TD终端和基站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从手机的芯片到标准,再到手机的制造,有20多家终端厂商开发了100多款TD手机,并且有11家企业获得TD入网牌照,网络基础设施产业链能够达到年产千万信道的水平,终端也具备年产几千万台的能力,但是现在不进行二期招标,各个厂商的能力不能发挥,终端厂商也会有资源流失。李进良担心,这样下去产业链的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

    对于TD终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不应该在TD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技术要求,不应该在提出TD终端要具备双模功能后,又提出EDGE、TD-MMBS、HSDPA、LTE等更高的要求,TD终端要有低端、终端、高端三个档次的划分,目前有些厂家制造技术有限,不能够马上满足这些技术的要求,三个档次划分使那些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厂家生产低端机型,有助于不同生产水平的企业都能发挥作用。

    李世鹤:集中采购本来也不会很多,网络验收以后才能大量采购,主要通过集中采购和市场销售两种渠道。以前中移动几乎没有集采,联通的集采虽有也不多,不可能依靠集采解决广大老百姓的td终端使用问题。

    此前有关专家呼吁紧急加量采购TD终端的呼吁,这也很正常。假如中移动独立要把TD网络挺起来,但是中移动作为一个企业,采购多少,外人说三道四也没有办法。集采越多对TD网络的推进速度就越快。

    记者:电信重组和3G发牌对TD会有什么影响?

    王京: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家联合经营TD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之所以迟迟不宣布,应该还是从政治角度考虑,中国移动当初并没有想到得到TD网,即便已经投入270亿完成十城市建网之后,中国移动仍有把现有网络拱手与人的准备。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太大,预计重组之后就是三个标准,三个运营商一家一个。

    从长远来看,TD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中国移动应该尽快牢牢的掌握TD,至少已经有150兆的GPT频率资源,将来TD与WiMAX之类的。

    李进良:关于电信重组的话题,我与阚凯力、曾剑秋等教授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的重组方案根本达不到解决电信行业竞争失衡的问题,以目前重组方案的猜测来看,中移动重组后获得TD牌照,中电信获得CDMA2000的牌照,新的联通拥有WCDMA业务。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电信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电信问题要求全程全网,运营商应该统一建设TD网络,三个运营商应当分工、分块的建设同一个3G网络,给重组后的运营商划分不同网络的做法无法打破一家独的局面。至于分工、分块,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商都应当部署TD网络,但是要将发达地区的TD建网分配给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欠发达地区的建网工作划分给中国移动,由中国移动肩负困难地区的网络建设。三家运营商一同建设TD网络才能降低成本和资费,因为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是和经济效益挂钩的。

    联通的C网刚刚开始盈利,和中国电信合并后不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中国联通G网和网通的小灵通、固网合并后效益也不会有所增长。由于移动资费的下降,小灵通和固网都面临着业务的急剧流失。目前已经证明了TD的资费比GSM还低,不到GSM的1/2,如果将发达地区划分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行建网,建网困难地区划分给中国移动,就会形成全国统一的3G网络,使得电信和网通将固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转移到TD网络中,这是解决电信业失衡问题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欧洲20多个国家都使用WCDMA网络,TD也是国际标准所以中国应当统一建设TD网络,现在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也愿意和我国合作建设TD网络,只是相对份额少一些,这正符合我国政府扶持自主产业的政策。所以发放其他3G牌照是根本不可行的。

    李世鹤:没什么影响,越早越好,发了牌就可以快点干。

    目前的两代网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特别是城市用户对移动数据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要求,很多业务没有办法在现有网络里实施。问题在于:早点儿动,老百姓得到好处,运营商得到利益,制造商有钱赚也能活下去,中国自己的技术就能够真正实现产业话,真正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这是必然的事情,越拖越不利。

    一家独大不便于市场竞争,重组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正都是国家的公司,都是国资委的儿子,老大太肥了,把钱分给老二有什么了不起的。重组已经叫了一年多了,是必然要去干的事儿。

    至于3G发牌,我认为现在应该到时候了。我敢说以后没有任何一家外国产品和设备能和TD竞争,道理很简单,任何一家都不可能以这么好的网络支撑和成本价格来支撑他们的设备。

    虽然现在的TD网络建设相对较慢,但已经通过两次现场试验,很多工程和产品已经完全达到商用水平。而其他的系统拿到中国来,等真正被接接受的时候,对不起,市场已经没有了。联通上CDM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说技术比GSM先进,现在联通要把C网卖掉。当年信产部为C网上马开了很多次论证会,讨论的很激烈

    五六年以前,就有很多专家断言,联通要垮在C网上,C网虽然也搞了演进技术的研究,但仍无济于事。现在C网成了联通的大包袱,中移动拿到C网也不一定能赚钱。

    只要TD干起来,GSM,CDMA肯定要垮掉,我敢讲这句话。相信中国企业、技术人员和产业界,已经有能力在高技术上和外国人拼一拼了。

    电信重组和3G发牌都应该越快越好。早一点动,不仅老百姓、运营商、国家得到好处,中国自由技术也能得。

    记者:奥运会是否是TD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奥运对TD的发展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

    王京:现在看来,3G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奥运这样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让用户普遍感受到3G服务已经不太可能了,到奥运前,发展30-40万的TD用户问题不大。

    李进良:奥运会临近,“科技奥运”的口号对通信行业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计划使用无线局域网,但考虑到安全性放弃了使用无线局域网。目前,我国的奥运场馆都已经安装了我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和3G标准TD-SCDMA,这使得奥运会期间将出现两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如果这两个科技产品都能在奥运会上发挥很好的作用,将成为我国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

    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奥运的契机,发展我国的民族产业。虽然奥运会只有十多天,但是通过奥运会建设改善了北京的建筑、交通、通信、经济的现状。同样,通过奥运提高中国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由电信大国发展成电信强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李世鹤:本来可以做的非常好,就是有些人的怀疑、拖拉造成了北京网络建设缓慢,让大家感到好像有困难,其实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试验网基站选址等细节不存在问题,中国建立了庞大的G网,50万个基站都建立了,这些问题早就克服了。就话重提,其实就是有些人干事不认真,感到困难了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当挡箭牌。

    奥运会时,北京必定会开通TD,除非某些官员不想要自己乌纱了。中国政府是强势的政府。

    其实奥运和TD是两回事。没有直接关系,奥运会是展示国力的机会,打个比方,奥运期间大街上有垃圾也可以开奥运。届时用户数要取决于中移动,几十万应该没有问题。

    记者:根据目前各方面的状况,能不能说TD已经接近了成功,您怎么看TD目前所处的环境?

    李进良:目前,TD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拐点,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点,外界的一点力量就能够左右它的下一步发展,而这个方向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运营商应该尽快明确下一阶段建网和二期终端招标是TD度过拐点的最大动力,拖延对TD发展是最不利的,很有可能拖垮TD产业。

    李世鹤:现在也不是什么黎明前的黑暗,今年肯定是要大规模商用的,各省市运营商都在努力做马上大规模商用的准备。只要一声号令就动起来了。去年TD在北京上海广州一年的建设规模比过去5年的建设规模都大。除了北京,其余城市的试验网只用了半年都已完成,并且比当年GSM网C网的质量好很多。

    TD已经达到大规模商用的水平了。什么时候用,多快的速度,这是一个负责的过程,要真正变成一个成熟的商用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真正变成城市商用网还需要2-3年的时间,运营商占据主导作用,讲穿了就是中移动的速度决定整个产业发展速度。我相信,中移动肯定要下大决心,玩儿命的干。去年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表明中移动可以做得很好。

    记者:TD还应在做哪些努力,才能迎来黎明?

    李进良:全球“3G看中国,中国3G看TD”,奥运有几百万用户,如果TD的使用效果理想,那么各个方面都希望TD继续发展下去。TD联盟有50多家企业,经过奥运的推动这些通信企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将会由电信大国成为电信强国。如果给TD一些阻力,阻碍了TD的发展,那么中国的企业将对大的高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失去信心,然而眼下200亿建设的十城市TD网络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各方面共同努力TD产业发展就会冲过拐点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李世鹤:只要下决心用,TD自然会好起来,技术上不存在问题,技术人员一天都没有放假,产业界都在准备大规模生产,只要打干起来,一切就会进入快车道。

    但也不完全是运营商的问题,运营商迟迟不下决心和政府有关部门接受TD的速度有关。现在有很多人都关注TD发展,不乏有根本不懂和受利益驱使的人。国家对TD是非常谨慎,但还是一步步前行的,大规模商用只需要2-3年。

    记者:TD发展十年的周期是否太长了?

    王京: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用的时间并不长。TD的起步要比国外晚4-5年,而目前只落后国外技术1-2年。

    但是从TD本身发展来说,10年就太长了,研发进度、产业化进度及资金投入等多种原因综合导致了TD发展的滞后。如果TD在中国移动没上EDGE、准备上GPRS等业务时实现成熟,也许就能赶上发展的节奏,很可能一年以前就实现大规模商用了。

    李进良:TD十年的发展周期太长了,这与政策规划有很大关系,如果早几年研发就不会有这么长的周期。由于WCDMA的发展没有一步到位而是以HSDPA进行优化,影响了WCDMA的发展速度,TD标准虽然提出比较晚,但是采用了最新的技术,这两个原因造成我国3G技术发展能够赶上世界3G发展的步伐。

    李世鹤:十年说来相对较长,但也是相对而言。目前我国人多市场大,老百姓有钱了,比二十年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国家走到这一步,如果不把自己的能力提高起来,这个大国是虚胖的,从大到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TD十年从历史角度宏观看,这十年并不长,二十年前,和美国相差100年,目前和美国的差距三十年。十年也不算很长,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说从宏观讲,我们国家一两个项目一两个点上有了新的东西,要让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老百姓接受,十年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也不能继续拖延了,再拖下去TD就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回顾中国技术发展历程,几乎所有的都是按照高价购买国外到自己这也是国家从弱到强的必然发展过程。

    记者:哪些因素拖了TD的后腿?

    李进良:除了对TD建设的犹豫不决,国外GSM集团在中国的优势也对中国的3G发展造成了诱导,这种优势让人们认为中国GSM很自然的向WCDMA发展而不是TD,当时诺基亚等世界先进通信企业对TD技术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是现在TD技术已经成熟,国外产业联盟不得不承认TD就是独立的3G标准。

    另外,在国家安全问题方面就更应当发展自主产业,更应当全国上下共同发展一种网络,多种制式对通信行业发展没有好处。

    记者:TD走过十年的进程,对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继续发展有什么启示?

    王京:我认为在TD发展中有几个点的工作没有做好,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一研发阶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大唐独自承担研发阶段的工作导致参与TD研发人员很少。2002年我通过网络检索WCDMA关键词搜索到500多篇论文,而检索TD只搜索到十来篇相关文章,这就意味着关注TD的人很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更少,这对TD的研发初期及技术创新尤为不利;二是参与研发的结构不好,没有科研院所、大学参与TD研发直接影响TD的后续发展,缺乏对技术深入的了解和研发和人才,大学可以培养一批未来产业的研发人员,如果大唐担负起科研和培养人的任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将来产业发展起来,,这些都是由于研究不透彻造成的,是需要付出承重代价来“打补丁”

    二对技术的整体投入较少,企业和国家投入总共不到40亿,其中,国家投入满打满算不超过10个亿,与其他重要技术、产业比较,国家对TD的支持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了对其他环节的引导作用。从另外一个侧面国家对运营商的选择

    三应尽早明确方向,会吸引有实力的制造商增加投入。国外3G通过发牌照、竞拍等形式来明确方式,虽然消耗了大量资金,运营商花大价钱购买频率,给制造商吃了定心丸,

    四很多人对TD的期望值太高,甚至让TD承担起中国移动通信、承担起建立通信强国的使命,这样做其实对TD发展不利。

    从国力发展来看,TD并不能把国家国家的强盛不是靠一个标准来完成,直接的收益就是减少国外的知识产权费用,

    “上了TD我国通信是不是就能打个翻身仗?”我认为TD也没有那么神奇。TD及3G的研发过程很重要,引用清华的名言“给学生猎枪,不给学生干粮”,打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现在看来,在未来4G做一个一模一样的TD通过整个3G的研发过程锻炼出一批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让国内企业拿到、学会使用“猎枪”不会“饿死”。举例来说,华为并没有核心专利,并没有被技术专利费拖垮,如今华为越来越强大,甚至已经出现超过爱立信的势头。华为并没有依赖TD,但TD让华为受益匪浅,华为通过三部委联合项目的开发锻炼了企业,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体系,这对于企业、对于强国至关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不应该把TD看得那么严重,即便到了4G我国没有另外一个TD,TD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仍旧越来越大。

    李进良:第一,一个大国需要靠产业才能偶崛起,目前发展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如果抓住TD产业的发展,相当于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第二,TD产业发展是中国崛起的机遇,未来的3G市场中基础设施大概占5、6千亿,终端占据1万亿,相当于十个三峡。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讲,由TD的发展使增值业务和相关产业派生出来,它们产生的总产值将达到15万亿,每年还会解决中国100万的就业人口。

    第三,手机是一个工作、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的工具。就像科幻小说里的“百宝箱”一样,几乎无所不能,手机可以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等等,如果全国范围内都用TD标准,那么TD手机的价格可以降到200元以内。全国十亿人口,都有一部TD手机,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TD终端将来会具备投票、小额付款、导航等功能,以此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条件。全国统一建设TD就像“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一样重要。

    李世鹤:这个题目的要求太高了,TD—WCDMA要做好已经明确的体现在我国中长期规划当中,是实现我国由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首先要在电信核心领域有自己的知识产权。TD是否能做好,不是通信技术问题,已经上升如果由于人为原因夭折了,中国还要拿出成千上万亿来满足老百姓的要求,同时,我国的通信安全还得不到任何的保证。

    记者:怎么看待TD的后续演进?

    李进良:对于后续演进的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三个定律。基尔特定律:网络带宽的速度每半年增加一倍;莫尔定律:对于电子基础器件18个月速度增加一倍,成本减少一半,现代的社会要发展必须遵守这两个定律。第三个定律是指网络的价值和网络用户的平方成正比。只要遵从这两个定律就会获得很好的经济价值。现在,人们要实现高密度的多媒体传输就需要更多的带宽,宽带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提高而加大。但是人们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满足,所以在发展LTE时国家制定了新一代宽带移动网的发展专项。目前,有以WCDMA为基础的LTE,也有以TD为基础的LTE,我们应当在自己TD的基础上发展LTE,但是各种标准的基本技术都是一样的。现在我国已经有自主研发的芯片、仪器,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和国家专项支持,所以我认为TD的未来演进前景是光明的。

    记者:与其他已经有规模商用经验的3G标准相比,TD究竟能否顺利打开中国3G的局面?理由是什么?

    王京:如果TD真正做到与WCDMA、CDMA2000“三分天下”就标志着TD标准的成功。

    我并不同意李进良“中国只上TD,不上其他3G”的观点,无线通信有标准就有频率,TD使用的频率不到整个3G标准频率的三分之一,即使国家再分配给TD100兆,还有FTTP等宝贵的资源没有利用,这个资源的重要程度也不亚于一个标准。即使全国使用TD,也养不活几个华为,虽然中国市场很大,但与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相比还是个小市场,我们应该培养一批去国际市场去拿份额的国际型企业,仅靠国内产业市场养活企业显然不够。

    至于“TD能够保证国家通信安全”观点,安全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搞了TD也未必安全,TD也在逐渐走向国际化,所有的TD厂家和国外企业都有合作,例如中兴和诺基亚、大唐和阿尔卡特等企业间的合作。即便控制了空中接口都未必安全,何况我国包括空中接口的所有网络也是和国外合资的,为了政治放弃巨大的国际产业,那也是个目光短浅的狭隘政治,真正好的政治应该是强国政治。美国虽然向中国推CDMA,其实美国国内运营商使用的还是GSM,已经自然淘汰了CDMA。

    所谓“安全”可以通过辅助手段来实现,不能让一些标准的细节决定产业的发展。其实只有关闭所有网络最安全,但显然不现实。“除研发外,我参与了TD标准制定、后期评测及问题研究,我也积极宣传TD的好处,但我对TD的认识也很可观。我对TD很有感情,但我并不认为TD能‘主宰万物’,TD的前景到底如何,应该顺其自然让市场来选择。”

   我曾经和李世鹤一起制定标准,有些人把TD无限神话,我认为有些极端,容易让人失去理智而无法判断,这并不利于TD的继续发展。

    有些人认为不到十个亿就做了一个TD标准,对国家投入上百亿去研发4G不满,我认为不可理喻,一个时代说一个时代的事情。

    TD能够成为国际标准也有些偶然因素在里面,也是比较令人吃惊的结果。TD目前的发展已经超过了预期,作为研发人员之一,我已经比较满足,现在已经能够看到比TD自身发展更大的成果,那就是很多企业逐渐强大并开始重视研究开发的作用。具体来说,在TD之前,很少有企业想到自主去做某件事情,无线开发基本上走的是在原有基础上做技术引进的路子。TD让众多中国企业充满自信,让他们相信“中国还可以做些事情”,目前在国际TD及其它领域,中兴、华为、大唐等参与企业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了提升和巩固,这已经达到了非常独特的目的,至于TD本身发展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WCDMA的发展其实也并不尽如人意,按照预计,现在已经应该是上4G的时代,而事实是连WCDMA也还没有普及,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没有本质业务驱动的话,就可以把WCDMA过滤掉直接上HSDPA、LTE,

    当3G发展比较缓慢,引进了WiMAX技术的情况下,跨越式前进是非常有可能的。

    记者:在后续演进技术的竞争中,TD处于怎样的地位?能否继续承担起重任?在国家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项目中,TD将扮演何种角色?

    王京:TD技术本身前景光明,以其为基础的进行继续演进是行得通的,TD的后续演进已经占据了较好的位置,已经做了一些超前的工作,TD技术里面已经很多中国知识产权。包括在4G时代,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奢望TD能够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中国标准,个人认为,如果TD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对TD本身发展更加有力。

    通过TD的发展过程把国内的企业锻炼出来,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并不是靠某个标准赚钱,国家注重企业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培养,我最近感觉,以前是无意识的,现在应该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关注国内企业的命运。

    李世鹤:我参加国家十五年中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中国3G后、4G全部要在TD的基础上往前发展,如果TD做不好,其余3G后、4G等于零,这个规划已经于去年通过了,而且于2007年12月通过中央电视台对外公布了。正是因为有了TD,国家才决定继续投资,没有TD,就没有移动通信这个项目。

    中国跨过3G直接上4G也是不现实的,技术的发展是没有台阶跨越的,跨越后也没有成功的。

    记者:哪些因素将最终决定TD及其后续演进技术的前途?

    王京:国家宏观调控对TD及其后续演进技术的影响很大。经过前些年的发展,TD目前已经到了发挥我国集中调控优势的时候,关键在于是否能把现有成果整合起来,形成中国有竞争力的技术进入未来,通过资金、资源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引导企业建立有序的竞争体系。

    目前TD还没有达到完全产业竞争的阶段,企业间缺乏合作精神。

    李世鹤:目前关键在于国家的政策导向,移动通信是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大技术,国家如果不明确的把市场作为支撑基础,那么谁都不敢投入太多的人力、经费。TD发展初期,我们国家在前几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国家经济实力也没有达到如今的程度。欧洲WCDMA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通过一致使用的协议。欧洲的厂家和有关机构就拼命的研究开发。90年代初期,没人敢干TD,投入了没人用,谁再敢投入?

    这两年以来所有的政策都已经非常明确表示出来,我国要大力发展TD的决心。

编 辑:梁臣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