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飞象访谈:大部制改革为通信业注入“强心剂”

2008年3月26日 08:3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王奕

                        北京邮电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俊德(右)

    宋俊德精彩观点:

    我不同意拆分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最有可能成长为类似沃达丰一样的世界顶级移动通信公司,如果将中国移动一分为二,中国可能失去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优势竞争地位。

    我们是个工业大国,但是我们承认自己不是工业强国。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靠廉价的劳动力,甚至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从而得到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的发展。

    成立工业与信息化部是件好事

    主持人: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宣布,成立新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职能就会被新成立的部门所取代,信息产业部被取消以后工业与信息化部将如何发展?其职能会发生哪些改变?这个话题也是业界非常关注的话题,今天飞象网请到了业界知名专家、北京邮电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俊德先生。

    首先请宋老师来谈谈关于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以后将如何去发展?成立以后它的职能会有哪些变化?

    宋俊德:由于新的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实际对外公布的消息是很迟的,最早的传闻是广电总局和信产部合并,后来再到现在的大部制改革。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我们国家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像国务院信息办是推动全国信息化的,但是他们有很多好的意见没有贯彻下去,是因为下面没有实施机构。第二,我们国家走到现在是个工业大国,但是我们承认不是工业强国。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靠廉价劳动力,甚至有些以环境污染来作为代价,从而得到经济效益。那么就需要把我们的生产工业再提高一步,怎样才能提高一步?依靠信息化,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产品,毕竟我们在生产和管理上,信息化的程度和国外还是有较大差距。要让信息化推动和改造我们原来的工业,原来的工业吸取了现代的信息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国家持续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就会变成工业的强国。

    电信重组势在必行

    主持人:2008年,是通信行业比较重要的一年,年初电信重组和大部制改革,马上又要迎来北京奥运会,TD可能会在今年有个比较大的飞跃,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成立以后对电信业的重组以及3G的发牌会有哪些影响?

    宋俊德:大家可能对重组的期望程度很高,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春江说过,他从来没有听到一个部门领导找他谈重组的问题。另外,他也明确表示了重组应该是倒计时了。如果再不倒计时,我们可能就把重组的良机错过了,重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内的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更激烈,这样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但是出现了一个现象,由于2001年网通南北分家,实际上是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竞争。结果一个重量级的运动员出现了,剩下都变成了轻量级的。今年中国移动赚了870多个亿,其他几家运营商加起来的总数都不及中国移动,有的甚至还要亏损。我一致的观点是现在重组比不重组好,不能让这个形式一直发展下去。但是我也不同意把中国移动拆分,中国移动最有可能成长为类似沃达丰一样的世界顶级移动通信公司,如果将中国移动一分为二,中国可能失去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优势竞争地位。只是怎样能把其他几家运营商扶持起来这才是关键性的问题。

    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整合了以前很多部门,我担心磨合期太长。当年邮电部和电子部合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初的几年两部门其实没有真正的融合,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后来都忘掉了电子部和邮电部,坐到办公室讨论问题,但是机构上有很长时间是没有真正融合的。就目前的状况,我希望赶快融合、赶快抓工作不要影响工作,不要影响发牌照。这就是我对电信重组的观点。

    关于TD,一位信产部副部长曾说过奥运会前发牌照的可能性不大,言下之意就是奥运会以后可能就会发放牌照。TD-CDMA已经在十个城市运作,虽然我们还叫试验,但总不能老试验,总之是要商业化的。另一方面,如果再耽误发牌照,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亏损会越来越大,这是个恶性循环。

    在电信部门里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的管理机构

    主持人: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期间,有18位人大代表共同提出要成立国家电信局这样一个说法,你认为这样的一个职能部门有必要设立吗?它将会对电信监管工作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宋俊德:其实大家原来就希望我们国家能有个像美国FCC的组织,这个组织不会去直接管理运营商,就是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而我国在频率划分和IPTV领域上的管理比较混乱,我觉得大家期望的部门,实际上是在电信部门中,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我认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里有没有国家电信局这样一个部门其实无所谓,关键是里面要有一个司或者我们叫它局,它要代表国家。其实我们以前信息产业部里面有过这样的部门,只是当时没有统一起来,比如当时电子产品管理司,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他们集合起来就是这个模式,关键是管理机构不要管政府不该管的事,把政府该管的事坚决管好。就是国家电信局不成立,在工业与信息化部里有一个管理机构也行。其实有大多数的人误认为信息产业部是保护运营商,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信息产业部是代表老百姓,要来监管运营商的。运营商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通信资费能让老百姓满意接受;如何让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不要互相拆台,要给老百姓带来切身的利益。这才是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以后工作的重点。

    三网融合大势所趋

    主持人:在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消息出台之前,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信息产业部会与广电总局合并,这样有利于解决我们遇到的三网融合这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广电总局基本职能是不变的,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未来的三网融合会出现那些新情况,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宋俊德: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三网必须要融合。对于信息产业部来说,他掌握了很好的网络。从国家广电总局来看,他又有非常好的内容和形式,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在休闲时还是会选择看电视。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这都是三网融合后的产品,这两种方式如果能够结合,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活的档次就提高了。但是现在“三网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互联网和移动固网之间的融合的技术已经成熟。唯一的问题是广电的内容怎么进来?通过这次国家关于大部制的改革,作为公民来说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三网融合”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但是让人安慰的是关于国务院今年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到了关于通信和广电融合的问题,一方面通信现在可以使用广电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给广电放开权限,广电为了推广内容可以在通信领域发一些执照。但是大家看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不是太振奋,大家认为这个文件对广电比较有利,但对通信来说好处是有的,但效果不明显。信息产业部过去在制定电信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电信不能管广电。所以电信和广电的融合不是太容易。还需要长久的努力。

    设立通信管理局能更好的协调各地运营商

    主持人:目前我们看到各地的通信管理局现在还是起着电信方面的一个监管职能作用,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以后,各地通信管理局的相关职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宋俊德:当时各个省的通信管理局是信息产业部外派到当地去监管运营商的。现在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而各个省对应的是工业与信息化厅。但是通信管理局干部的任命是信息产业部人事司统一管理。通信管理局能够协调和沟通当地几个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如果运营商之间发生矛盾,通信管理局就来调节。将来如何改革,我不知道,我们拭目以待。

    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肯定对电信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一个近期影响,和长期的影响?

    宋俊德:总的来说,影响是有利的,我们国家希望把自己由一个制造的大国变成一个制造的强国,希望由一个通信大国变成一个通信强国。什么叫通信大国,什么叫通信的强国?通信大国很好理解,我国现在5亿移动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现在我们就是通信大国。但是要变成通信强国,这意味着通信设备不能说样样都是我们生产的,但是一些高端的产品应该是我们生产的,比如说移动通信中的核心网应该是我们制造的。但事实上我们国家做的还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信产部与工业部合并。所以工业化和信产部合并以后,我希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职能,能在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电信业长期有效地发展。

编 辑:梁臣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