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行业信息 >> 正文

全业务宽带加速起飞爱立信力挺GPON发展

2008年6月4日 20:33  全球ip通信联盟  

    如何应对新兴互联网应用带来的网络带宽需求的激增?采用何种技术方案能够更好地推动FTTx的发展?5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新任市场与战略规划部主管常刚表示,爱立信将凭借领先的GPON平台支持运营商光进铜退的战略部署,支持全业务宽带在中国的发展。

    光进铜退开始起飞

    “光进铜退已经到了起飞的临界点。”常刚表示,“随着规模经济效益的逐步体现,FTTx的大规模商用实施值得期待。”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移动”和“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85%的受调查者不会在没有携带手机的情况下出门,47%的受调查者对没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不感兴趣。视频应用的增长是推动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10%的互联网流量是YouTube带来的,无论Myspace、Facebook还是优酷,数以亿万的活跃用户每天浏览和上传视频。

    由用户自主决定如何收看的"新"电视时代也来临了,从模拟电视转向了数字和高清电视,从广播型转向了互动和网络连接,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一个个新名词蹦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与此同时,移动宽带加速起飞。常刚说,“近10年来,移动带宽速率增长了1000倍,近一年内,全球HSPA用户增长了10倍,在某些市场上,移动宽带用户已经超过了固定ADSL用户。”

    常刚认为,固定宽带正在加速迈向FTTx。基于铜线的ADSL宽带其接入带宽小于5Mbps,带宽收敛比为1:50;而采用FTTB/C+LAN/VDSL2渐进式光进铜退策略可将接入带宽提升到16-20Mbps,带宽收敛比达到1:10;而能够提供全新多媒体体验的终极目标将是基于光纤的FTTH,其接入带宽50-100Mbps,带宽收敛比为1:1。在用户需求、产业竞争、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全业务宽带的到来将指日可待。

    力挺GPON发展

    对FTTx的市场前景,业内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对未来FTTH的发展路线是以EPON还是GPON为主导,争议却比较大。对此,常刚旗帜鲜明地表示,“GPON全面支持全业务宽带,将引领FTTx的发展。”

    常刚认为,GPON拥有更高的带宽、更高效的带宽利用率、更远的接入距离;能够更好支持三重播放业务,提供真正电信级的业务质量保证;支持更好的终端设备管理功能和互通性,可以大大降低网络维护的成本和复杂度;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支持移动回传,从长远来看GPON将是主流PON技术。

    目前,两种技术在国际上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从市场发展情况看,EPON在亚太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占居了主导地位;而GPON在北美地区则应用得比较多。常刚表示,国内对GPON的担忧主要是互通性和规模经济效益,但GPON产业链正在快速发展,FSAN组织加紧推动不同厂商GPON设备的互联互通,6月23-25日,下一次的FSAN会议就将由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主办。主流运营商也加速了规模部署,2007年底AT&T覆盖了800万家庭,2010年将覆盖3000万家庭,Verizon在2007年底也覆盖了900万家庭。根据Infonetics的研究,到2011年,全球范围内GPON的营收将达到39.5亿美元,高于EPON的10亿美元。尽管如此,GPON的发展仍取决于运营商的态度,特别是与宽带业务应用的推广紧密相关;同时,不同运营商以及电信运营商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家庭用户市场间的竞争,也将加速FTTx的发展。

    常刚表示,爱立信在GPON领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领先的GPON平台和其"吹光纤"技术将全面支持全业务宽带的网络部署。主备倒换无任何业务中断,可以满足FTTx部署时高可靠性的要求;灵活扩展支持1:N到1:1任意收敛比,能更好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业界最高容量/密度320Gbps交换矩阵,8端口GPON卡,最大支持7168个ONT的单机框能满足高性价比的要求;丰富的ONU系列能满足各种应用灵活部署的要求。爱立信下行10G、上行1.25GdGPON平台支持现有G..984功能特性,有更加经济高效的光器件,能够重复利用现有ODN实现2.5G GPON和10G GPON的共存和平滑过渡。常刚表示,爱立信目前已拥有超过350万线的GPON合同,将利用其全球经验和本地资源全力支持运营商光进铜退的网络部署。

编 辑:卢晓慧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