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推荐 >> 正文

微博开发产品类型呈现多样化 盈利方式仍需探讨

2010年11月17日 08:40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魏德龄

    飞象网讯魏德龄/文)最新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相关的由微博衍生出的产品及服务也存在可观的商业价值。目前,微博平台所衍生的产品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业界相关人士均表示微博的盈利点仍需探讨、具体产品类型也有待市场的验证。

    微博用户增长迅速

    根据新浪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0万条微博内容。从今年4月28日至8月28日,新浪微博平均每月新增500万用户;从8月28日到10月底,平均每月新增1000万用户。而国外Twitter的用户数更是达到1.75亿,相较2009年增速达200%。

    从年龄构成上看,新浪微博中大部分为年轻群体,其中22岁以下的用户占到47%。其中女性用户要比男性用户活跃,活跃用户中女性的比例达到了57%。

    此外,在一些热点新闻事件中,微博的内容发送量也随之上升。南非世界杯阿根廷与德国比赛期间,仅两小时的时间中,新浪微博用户发布条数达300万条,单秒峰值一度超过3000条。据悉,同为微博服务网站的Twitter在世界杯期间也时常有因服务器承载量过大导致无法访问的现象发生。

    微博应用类型多样

    4399游戏董事长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认为微博应用主要可以分为辅助工具、用户应用、内容应用、统计应用、分享应用、交互应用、整合应用及登陆服务八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下,开发者可以根据企业或个人的需要进行客户端、浏览器插件、用户搜索、关键词聚合、微博统计、分享按钮、游戏、文件分享等多种具体微博应用的开发。

    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认为微博应用将产生众多商业价值,其中就包括推广电子商务及企业级的服务。据了解一些国际品牌如宝马、联想都非常关注微博中品牌对于用户的影响及所产生的评论。

    目前,改良用户体验型的微博客户端已经开始兴起,如国内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口袋微博,相关开发人员表示其自身的产品比新浪自己的客户端用户体验性更好,并支持多用户名登录及用户表情的发送。此外,国内另外一个开发团队还针对新浪微博的iOS设备的用户开发了Weico客户端,同样来完善用户针对新浪微博的更多使用体验方面的要求,并加入热门图片浏览模式。

    另据记者了解,国内的微博机器人的产品也有所发展,据相关开发商表示类似的机器人系统在澳大利亚已经实现了盈利,国内部分开发者目前已经跟进。这些微博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主分析用户类型及数据跟踪,并进行精准的广告信息投放。目前,Twitter中的中文锐推机器人rtmeme的粉丝数就已达50167个,这一数字在Twitter上的中文用户中处于较高水平。

    应用盈利方式仍需探讨

    记者采访国内某微博机器人团队相关负责人时其坦言目前微博的盈利模式实际上仍未确定,本月底时仅就其公司就要特意去找相关专家进行微博应用盈利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FROST&SULLIVIAN中国首席顾问王煜全戏称微博应用机会为“微博浮云”,其主要原因则在于微博应用有可能走向企业营销、广告宣传、垃圾信息的三种怪圈。他认为进行微博互动营销公司的商业运营技术含量偏低,僵尸粉丝、广告炒作在微博生态圈中只能产生少量的经济收入。

    王煜全还表示微博广告宣传应慎重,微博开放API后极容易吸引厂商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及业务,如此将给微博的内容带来大量产品营销信息,致使用户阅读的微博质量下降。另据部分用户反映其微博私信及评论中已经偶尔会有广告的推广消息出现。

    他建议开发者的微博应用开发应该建立基于影响力的传播机制及信息筛选机制,例如微博报的形式,目前部分网站的微博报形式的内容已经上线,如飞象网的通信微博每日报、搜狐的IT微博TOP10都已获得了较高的访问量。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外的社交平台上的开发者已经开始实现盈利,如AppStore中iPad版块排名第9位的付费应用Friendly for Facebook,在售价为$0.99的情况下仍始终保持相当高的热度。

    而在Twitter应用中最贵的EchofonPro for Twitter则买到了$4.99美元,但评分用户的总数仍旧达到了六千人之多,且颇受用户好评。

编 辑:孙迎新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