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中移动转变TD终端发展思路:数量不是关键

2010年11月5日 08:45  网易科技  

    11月4日消息,在逐渐意识到“为什么苹果公司能以一款手机打天下”之后,中国移动开始不再把“终端数量和款型”视为发展TD-SCDMA甚至未来发展TD-LTE的最大阻碍。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11月4日中午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亮出了手中一款即将面市的新一代OPhone手机。黄晓庆表示,这款OPhone手机中的一些体验已经不亚于广受用户追捧的iPhone4。言外之意,如果能把一款手机做到极致,就不愁没有苹果式的市场效应。

    大象手机将采用OPhone3.0

    今年,黄晓庆频繁出现在移动互联网相关会议,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交流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发。在11月4日召开的“国际移动互联网架构与标准化峰会”中,黄晓庆又一次提到了中国移动的WiiSE(无线互联网和IP服务环境)工程。

    据了解,WiiSE是中国移动在三年前设立的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端到端研发计划,LTE、大云计划等都是这一工程中的项目,而OPhone则是WiiSE工程终端体系中的一个研发产品。

    OPhone是中国移动基于谷歌Android平台开发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009年8月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OPhone平台,并先后推出OPhone1.0、OPhone1.5和OPhone2.0三个版本。目前,中国移动已开始研发OPhone 2.5和OPhone 3.0。

    关于中国移动目前正在研发的、初步定位为“平板电脑+语音通信”的新型终端产品(内部称其为大象手机),黄晓庆介绍说,这类终端产品将采用OPhone3.0操作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可实现“裸眼3D”。此外,采用该系统的终端产品可实现短信、彩信、邮件自由放大,以及同步备份等功能。

    虽然黄晓庆未能透露这一研发项目的更多细节,但他表示,运营商研发终端产品不是为了卖手机,而是希望作为一个平台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规模化、集中化、普及化的应用,而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其他终端产品,其用户体验是关键所在。

    TD-LTE产业发展关键在芯片

    在以OPhone为重点推动3G终端发展的同时,中国移动已开始并行发展TD-LTE网络及终端。

    在网络建设方面,除了在上海部署的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中国移动还将在工信部发文之后,在国内其他城市部署TD-LTE试验网。在终端方面,基于TD-LTE网络的上网卡、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用于“即摄即传”业务的转换终端CPE等产品,已经陆续在上海亮相。

    不仅如此,全球已有十几家运营商表示将要部署TD-LTE网络。其中,日本软银公司已于日前开始部署TD-LTE试验网,而欧洲一些运营商也将在近期启动这项工作。

    也就是说,在系统设备方面,国内TD-LTE的发展速度与国外相比并没有大的差别。而基于TD-LTE的多种数据终端的出现,也意味着TD-LTE产业链开始逐步形成。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评价TD-LTE产业发展时指出,芯片研发仍是TD-LTE产业进程中的较大阻力。

    邬贺铨表示,TD-LTE芯片需要更高的精度,所以研发出较为成熟的芯片产品仍需时日。他认为,2010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第一版TD-LTE芯片将达到“可以使用”的水平;而达到“可商用”水平的TD-LTE芯片,还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不会早于2012年。

编 辑:霏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