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吉利/文)随着手机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加,各种利用手机实施不法行为的情况也屡禁不绝,特别是2010年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手机“吸费”问题频发,工信部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加大流通领域特别是手机连锁销售商场、超市、市场手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严格规范手机内置软件,对手机内置信息进行抽查。
近些年,手机“吸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法分子通过手机中的内置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或是手机自动点播或订制服务;或是在用户正常操作其他业务时,手机触发点播或订制服务;或是用户点击订制类服务后,未经二次确认,即被扣除相关费用。
针对手机“吸费”问题,飞象网获悉,在2010年年底,工信部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通过开展拨测检查、滚动抽查、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强化证后监督等举措,规范手机内置业务,打击不法行为。经过前一段时期的努力,手机“吸费”问题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未获得进网许可证的非法手机“吸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加大力度,继续推进手机“吸费”问题治理。要求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各类“吸费”软件,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强对合作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业务管理,完善合作协议,严格约定违约责任。建立日常拨测机制,对拨测中发现问题的内置业务及合作伙伴,及时处理、及时通报。
同时,将加大流通领域手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手机连锁销售商场、超市、市场手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强化质量监测和不合格商品退市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大对手机市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配合各地通信管理部门严厉查处经销没有或伪造冒用进网许可证、许可标志手机的行为。
另外要严格规范手机内置软件。要求手机生产企业在申请进网许可时,提交芯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及软件版本等信息备查。工信部将依据证后监督机制,对手机内置信息进行抽查,并结合市场情况调整抽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