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内容争夺战打响
主持人:在三网融合中,内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去打造一个可管理、可控的内容集成和分发平台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直以来,广电对内容有着很强的掌控权,但现在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正在削弱广电的这一优势。面对这一情况广电应该怎么做?
曾会明:实际上我们的电台在广电内部是中央、省、市、县各办各的,整体而言内容是很宽泛的,没有像美国、欧洲那样形成一个大型的传媒集团。这种分散性导致了内容和网络之间是分割状态。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好的内容本身已经没有广电的标签了。现在很多优秀的影视剧都是一些民营机构出品。这个时候不管是广电网、电信网还是互联网,与内容平台都没有谁拥有谁的关系,大家都是在同一个环境下对优秀内容进行争夺。加上国家对版权管理的逐渐规范,未来几年国内的内容和渠道市场很有可能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主持人:您是不是觉得通过三网融合的契机,中国会出现很大的第三方内容集成商?
曾会明:我觉得难度比较大,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中国市场的产业分工意识不是特别强,很多时候是一个人什么都想做。国外的整合是基于原来庞大的媒体集团去做,中国是不是也能够出现几个庞大的内容机构和整合商,我是有点怀疑的。
但是不是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比如成立一个权威机构,各家内容服务商将各种内容放在上面以私有云端形式形成视频云,下面再和各个渠道统一对接,这个时候云、视频、内容和渠道之间就能够形成比较顺畅的对接关系。我相信过几年这方面应该会出现一些变化。
项立刚:我非常同意刚才曾会明的观点。内容产业可能还会是由很多专业的大公司和小团队来制作,但也确实需要有管理和整合的平台,比如说会有一些机构做专门的内容认证。认证之后通过分发平台分发到电视、PC、手机等不同的终端上。
这里面的分发平台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支撑,是可管理可认证的,可以通过版权的形式让开发者获得收益,激发整个行业的积极性,这才能够成为良性循环。这样的体系形成之后我觉得三网融合就会很有希望。
如果某一家想把从内容制作到分发、到认证所有体系工作都做了,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三网融合谁想什么都做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