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建设智慧城市 物联网为双流装上智慧“芯”

2011年11月25日 16:4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世界从此将从互联网时期步入物联网时代,这场新技术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更大、更彻底的变化。”11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在2011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上介绍说。

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期,人们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智能状态。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方便、安全、舒适。

瞄准全国一流、领跑西部的“智慧城市”目标,双流正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创新聚集地和物联网服务业态创新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双流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建设智慧城市, 物联网为双流装上了智慧“芯”。

物联技术改变生活 公共领域率先试水

天色渐晚,市政路灯可否根据照明需要间隔打开,而不是一次性全部亮起来?双流东升塔桥路和三强北路二段的100套路灯,正在成都率先试水单灯精确控制:每盏路灯都安装了感应控制终端,由供电电缆与路灯控制柜内的集中控制器连接,通过移动互联网构建成一个整体。相比传统路灯管护,这个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自动巡检预警、报警及故障灯具的快速处理,更重要的是可预设开关灯计划,实现开关灯时间、亮度的远程控制,做到按需照明,降低能耗。

这是成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并抢抓发展机遇,在2010年制定了《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产业高地。一年来,全市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扎实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打下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不断完善感知健康舱机型,成立了成都物联网诊所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健康舱市场化运营探索;成都千嘉物联网研究院成功实施燃气管理、智能水务示范工程,加强管网检测标准研究,计量检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大楼主体竣工;成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科研优势,当前正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计算所、光电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物联网项目合作关系,已开展了健康三基网底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能见度测量仪研发与产业化等相关项目科研及产业化准备工作。

作为我市建设物联网的试点县城,双流县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运用,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智慧双流”建设。一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感知双流”方案的实施,智能路灯、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能医疗一系列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在双流成功落地,双流人民正切实感受到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种以应用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也必将推动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

在天府新区建设中,双流县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以加快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领航区为总体要求,以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两端为核心,通过物联网产业同新能源、航空物流、生物制药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努力将双流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创新的聚集地(包括核心芯片、标识与定位跟踪、传感器、传感网络)和物联网服务业态创新的引力场(包括云计算服务、应用及运营服务、融合服务。)

力争到2015年,将双流物联网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物联网感知产业集群和物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建成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标志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中小型物联网企业为主要目标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县城 双流紧锁“智慧芯”

作为成都发展物联网产业技术孵化与产业化基地,双流县同时具备产业规划、产业载体、产业科研、交通区位、政策环境、人居环境六大优势,目前正借助历届峰会平台,抢抓发展机遇,直奔产业高端,力争打造“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据双流县物联网推进办主任徐雪峰介绍,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已签约以嘉石科技微晶园项目为代表的高端芯片制造,以大唐电信为代表的服务与系统集成,以感知中国集团为代表的示范项目产业化基地等12家企业,涉及协议总投资70余亿元。同时,占地7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物联网科技孵化园正在加紧建设中,已完成智能医疗、饮水安全、食品安全、智能交通、机场第二货运站周界防护系统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在本届峰会上,由双流县研发制造的新一代感知健康舱也正式亮相。此前,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示范产品,感知健康舱已在双流很多社区投入使用,让百姓零距离感受到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这是双流推进物联网产业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一个生动注脚。

“在天府新区建设大背景下,以加快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领航区为总体要求,广聚产业要素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智慧双流建设等逐步释放本地及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内需市场,以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物联网产业竞争能力。”双流县委常委严宗明介绍,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双流县作为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都物联网产业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位于天府新城功能区南部,与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承载基地、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毗邻。

园区距双流机场5公里,离成都市主城区10公里。园区内有占地90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物联网科技孵化园和占地80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其中标准厂房已启动建设,年底前形成入驻能力。目前园区正大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园区主干道——工业大道延伸线、物联网大道路基等基础工程建设,华阳迎宾大道延伸线将于12月底前建成通车。

“为了保障物联网产业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加紧建设涉及公共位置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品牌宣传推广工程等五大支撑保障类项目。”严宗明介绍。

宏伟蓝图 五年内冲刺500亿产值

在11月23日举行的2011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高层峰会、主题论坛、物联网技术创新论坛、海峡两岸物联网技术交流合作论坛、智慧社区论坛、智能交通论坛、项目签约、经贸洽谈、成果展示、参观体验……峰会上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的活动,将以加快建设区域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为总体要求,广聚产业要素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为天府新区建设夯实基础。

其实早在2010年年初,双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政府引导、院校支撑、应用牵引、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工作目标;突出传感网系统、RFID系统、微机电系统等制造业发展,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一中心两平台一园区”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

有了方向和目标,在强有力措施跟进保障下,双流物联网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区业已形成以嘉石科技微晶园项目为代表的高端芯片制造、以大唐电信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以感知中国集团为代表的服务总部基地等产业布局,并且园区内将建成12万平方米物联网科技孵化园和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西部物联网高地雏形初显。

据《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双流县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培育物联网企业2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产业面积1000万平方米,打造“一个园区、两大集群四项体系”:一个园区就是要把双流物联网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两大集群就是要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物联网感知产业集群和物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四项体系就是要建成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标志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中小型物联网企业为主要目标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双流,必将建成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基于标准化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王媛媛 陈方耀 文/图

编 辑:王洪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